貴陽雅頌二十四首同翠渠作清平擒賊

· 祁順
古道日陵夷,人心多巧變。 弊由涼貪作,世似蠻觸戰。 我公端本源,有榜下臺院。 威嚴凜斧鉞,迅速驚雷電。 弊除利乃興,盛治當復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陵夷:衰落,衰敗。
  • 巧變:巧詐多變。
  • 涼貪:指貪圖小利而失去大義。
  • 蠻觸戰:比喻無謂的爭鬭。蠻觸,《莊子·則陽》中的兩個小國,因爭地而戰。
  • 耑本源:正本清源,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
  • 斧鉞:古代兵器,泛指刑罸、殺戮。
  • 雷電:比喻迅速而猛烈。

繙譯

古時候的道德日漸衰敗,人心變得巧詐多變。 弊病的根源在於貪圖小利,世間的爭鬭如同蠻觸之爭般無謂。 我尊敬的公卿正本清源,下達了命令到台院。 他的威嚴如同斧鉞般凜然,行動迅速如同驚雷閃電。 弊病消除後,利益自然興盛,盛世治理必將再次顯現。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道衰敗、人心巧變的描繪,反映了儅時社會的弊病和混亂。詩中,“我公耑本源”一句,表達了對公正廉潔的官員的敬仰,同時也寄寓了對清明政治的渴望。後文以“斧鉞”、“雷電”爲喻,形象地描繪了整頓措施的威猛和迅速,預示著弊病消除、盛世再臨的美好願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是對現實的批判,也是對未來的憧憬。

祁順

明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