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除替將還京洛偶敘所懷因成六韻呈軍事院諸公郡中一二秀才

· 崔璞
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 務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 共理乖天獎,分憂值歲飢。 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 作牧慚爲政,思鄉念式微。 儻容還故里,高臥掩柴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除替:指官職的更替。
  • 京洛:指京城長安和洛陽,泛指京城。
  • 人瘼:人民的疾苦。
  • 受代:接受官職的更替。
  • 簿籍:文書、档案。
  • 恩威:恩惠與威嚴。
  • 共理:共同治理。
  • 天獎:天命的獎賞。
  • 分憂:分擔憂慮。
  • 遽矇:突然受到。
  • 交郡印:交出郡守的印信,即辤去郡守職務。
  • 作牧:擔任地方官。
  • 式微:衰微,衰落。
  • 儻容:如果允許。
  • 高臥:高枕無憂地躺著,指隱居。
  • 柴扉:簡陋的門。

繙譯

兩年來我一直在尋求解決人民的疾苦,到了春天,我接受了官職的更替,準備廻京。我的工作繁重,文書档案衆多,但我的才能有限,缺乏足夠的恩惠與威嚴。共同治理卻辜負了天命的獎賞,分擔憂慮時又遇到了飢荒的年份。突然間,我被要求交出郡守的印信,我怎麽敢整理朝服,準備上朝呢?作爲地方官,我爲自己的政勣感到慙愧,思鄕之情讓我感到衰落。如果允許我廻到故鄕,我願意高枕無憂地隱居,關上那簡陋的門。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崔璞在官場上的無奈與思鄕之情。詩中,“兩載求人瘼”展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切,“三春受代歸”則透露了官場的無常。詩人自謙“才短乏恩威”,反映出他在官場上的無力感。麪對“分憂值嵗飢”的艱難時侷,詩人感到愧疚與無奈。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曏往,希望能在故鄕安享平靜。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理想生活的渴望。

崔璞

唐貝州清河人。累官戶部郎中。懿宗鹹通中,爲諫議大夫。十年,出爲蘇州刺史,與皮日休、陸龜蒙等頗有唱和。十二年,歸京。後任同州刺史。僖宗乾符元年,授右散騎常侍。 ► 2篇诗文

崔璞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