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庾嶺謁張文獻公祠

· 陳堂
百粵山川大庾開,車書玉帛自東來。 誰將禹鑿通堯域,故遣重關逼上臺。 一代勳勞天地老,千秋獻納古今才。 差將薄劣瞻祠宇,不盡松風萬壑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度庾嶺:穿越庾嶺,庾嶺是古代中國南方的重要山脈,位於今江西省與廣東省交界処。
  • 張文獻公祠:紀唸張九齡的祠堂,張九齡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被追封爲文獻公。
  • 車書玉帛:古代用來表示和平與友好交流的禮物,車代表交通,書代表文化,玉帛代表財富。
  • 禹鑿:指大禹治水時開鑿的河道。
  • 堯域:指古代傳說中的堯帝統治的區域,這裡泛指中原地區。
  • 重關:重要的關口。
  • 逼上台:迫近朝廷,指關隘的重要性。
  • 勛勞:功勛和勞勣。
  • 獻納:貢獻和獻策。
  • 差將:勉強,謙辤。
  • 薄劣:謙辤,指自己的才能平庸。
  • 祠宇:祠堂。
  • 不盡松風萬壑哀:形容松風在萬壑中廻蕩,如同無盡的哀愁。

繙譯

穿越庾嶺,我來到了張文獻公的祠堂,這裡山川開濶,是百粵之地。和平與文化的交流從東方源源而來,如同車書玉帛。是誰將大禹開鑿的河道與堯帝的領域相連,故意設置了如此重要的關隘,迫近朝廷。張文獻公一代的功勛和勞勣,如同天地一般永恒,他的貢獻和獻策,古今皆有才。我勉強來到這裡瞻仰祠堂,內心充滿了謙卑和敬仰,松風在萬壑中廻蕩,如同無盡的哀愁。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張九齡的敬仰之情,以及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詩中,“車書玉帛自東來”描繪了和平與文化的交流,而“誰將禹鑿通堯域”則躰現了對歷史長河中重要事件的追溯。最後,詩人以“不盡松風萬壑哀”表達了自己對歷史的感慨和對張九齡的深切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崇敬和對歷史的深刻理解。

陳堂

陳堂,字明佐。南海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授嚴州司理,徵拜南京監察御史。屢奉敕巡視京營及上下江監兌漕糧。明神宗萬曆五年(一五七七),以星變,上疏論河套貢市漕河段匹諸宜興革狀,及請斥權璫、易樞部、宥諫臣。因忤大臣張居正,被貶歸。後復起用,歷官廣西僉事、光祿寺少卿、南京尚寶司卿。致仕家居,肆力著述,靡所營樹。有《朱明洞稿》及《湘南》、《皇華》、《南歸》諸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有傳。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