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噓嗟:嘆息聲。
- 文獻:指有關典章制度的文字資料和多聞熟悉掌故的人。
- 圖經: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
- 長老:年高者。
- 令尹:古代官名,相當於縣令。
- 處分:處理,安排。
- 病夫:指體弱多病的人,這裏可能是作者自指。
- 司馬:指司馬遷,西漢史學家,著有《史記》。
- 班範:指班固和范曄,兩位都是著名的史學家。
- 家翁:家中長輩。
- 詔:教導,告誡。
- 麟筆:指史官的筆,也用來指代史書。
- 宣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
翻譯
嘆息文獻荒涼已久,編寫地理志這樣的工作,年長者最爲適宜。縣令才華橫溢,應當處理這些事務,我這個體弱多病的人怎敢過問。曾聽說司馬遷開啓了《史記》的編纂,班固和范曄也相繼著史,就像家中長輩教導小孩一樣。史書的體例無論大小,都是千秋萬代史官筆下的寄託,傳承着孔子的精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文獻整理和史書編纂的重視,以及對歷史傳承的深刻認識。詩中,「噓嗟文獻荒涼久」一句,既表達了對當時文獻散失的憂慮,也暗示了文獻整理的緊迫性。後文通過對令尹和病夫的對比,突出了專業人才在文獻整理中的重要性。最後,通過對司馬遷、班固、范曄的提及,以及對史書意義的闡述,強調了史書編纂對於傳承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