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人:指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 皮相:外表,表面現象。
- 山甫:指皇甫汸,字山甫,明代文人。
- 荒傖:粗野,無文化。
- 癯:瘦。
- 山澤:山林和湖泊,泛指自然界。
- 伯鸞舂:指伯鸞舂米,古代傳說中的勤勞人物。
- 柴桑獲:指柴桑的收穫,柴桑是古代地名,這裏指農作物的收穫。
- 商歌:古代商人的歌曲。
- 金石:指古代的銘文或碑刻,這裏比喻歌聲堅定有力。
- 沾臆:感動,觸動心絃。
翻譯
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以外表判斷人,文人也不會抹去自己的蹤跡。皇甫汸雖然粗野無文化,但他卻瘦弱地生活在山林和湖泊之間。雖然他不能像伯鸞那樣勤勞地舂米,但他的收穫也不輸給柴桑的農作物。傍晚時分,他揹着柴薪回家,唱着商人的歌曲,歌聲堅定有力如金石。他死後,他的名聲仍然感動人心,時常讓人感動落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皇甫汸的描寫,展現了他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風貌。詩中「至人不皮相」一句,表明了作者對人的評價不應只看外表,而應更注重內在品質。皇甫汸雖然外表粗野,但他選擇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雖然艱苦,但他卻能從中找到樂趣和滿足。詩的最後兩句「猶有身後名,時時一沾臆」,則表達了作者對皇甫汸的敬仰和懷念,即使在他去世後,他的名聲和精神仍然感動着後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高尚品質和精神追求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