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東泉同張處士詣藏律師兼簡縣內同官因寄齊中書
蒼崖抱寒泉,淪照洞金碧。
潛鱗孕明晦,山靈閟幽賾。
前峯何其詭,萬變窮日夕。
鬆老風易悲,山秋雲更白。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霧隔。
美質簡瓊瑤,英聲鏗金石。
煩君竟相問,問我此何適。
我因贊時理,書寄西飛翮。
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澤。
大國本多士,荊岑無遺璧。
高網彌八紘,皇圖明四闢。
羣材既兼暢,顧我在草澤。
貴無身外名,賤有區中役。
忽忽百齡內,殷殷千慮迫。
人生已如寄,在寄復爲客。
舊國不得歸,風塵滿阡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淪照:映照。
- 潛鱗:隱藏的魚。
- 明晦:明暗。
- 閟幽賾:隱藏深奧。
- 詭:奇異。
- 鏗金石:形容聲音響亮如金石撞擊。
- 熙百工:繁榮百業。
- 被光澤:受到光彩照耀。
- 荊岑:荊山,比喻賢才。
- 八紘:八方極遠之地。
- 四闢:四方開通。
- 區中役:塵世的勞役。
- 殷殷:憂慮的樣子。
- 阡陌:田間小路,比喻世事。
翻譯
蒼崖懷抱着寒冷的泉水,映照着洞中的金碧輝煌。 隱藏的魚兒在明暗之間孕育,山靈隱藏着深奧的祕密。 前面的山峯多麼奇異,千變萬化直至日落。 古老的松樹在風中顯得悲傷,山間的秋雲更加潔白。 故人是城中的官員,五里之外被仙霧隔絕。 他的美質如同精選的瓊瑤,英名響亮如金石撞擊。 煩請你一定要問,問我這次去往何方。 我因此讚美時代的治理,寫下書信向西飛去。 智慧的匠人繁榮百業,日月照耀着他們的光彩。 大國本來就人才濟濟,荊山之中沒有遺漏的璧玉。 高網覆蓋八方極遠之地,皇圖向四方開通。 羣才已經兼備暢達,而我還在草澤之中。 貴在沒有身外之名,賤在有塵世的勞役。 匆匆百年的生命,深重的憂慮壓迫着。 人生已經如同寄居,再寄居又成爲客。 舊國無法迴歸,風塵覆蓋了田間小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蒼崖寒泉、山峯變幻的自然景象,通過對比山中的幽靜與塵世的喧囂,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憂慮。詩中「潛鱗孕明晦,山靈閟幽賾」等句,巧妙地運用自然意象,展現了深邃的山林之美和生命的奧祕。後文通過對「故人邑中吏」與「我在草澤」的對比,抒發了對塵世勞役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
李益的其他作品
- 《 罷秩後入華山採茯苓逢道者 》 —— [ 唐 ] 李益
- 《 避暑女冠 》 —— [ 唐 ] 李益
- 《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 —— [ 唐 ] 李益
- 《 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 》 —— [ 唐 ] 李益
- 《 石樓山見月 》 —— [ 唐 ] 李益
- 《 賦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書赴延州使府 》 —— [ 唐 ] 李益
- 《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 》 —— [ 唐 ] 李益
- 《 揚州送客 》 —— [ 唐 ] 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