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厭聽滴檐聲,風回喜乍晴。 潤添新柳重,瘦損落花輕。 山翠雲初斂,溪渾水漸清。 野人無別事,杖策又郊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厭聽:厭煩地聽。
  • 滴檐聲:雨水滴落在屋檐上的聲音。
  • 乍晴:突然放晴。
  • 潤添:增添了溼潤。
  • 新柳:新長出的柳樹。
  • 瘦損:形容落花因雨水而顯得更加輕盈。
  • 山翠:山色翠綠。
  • 雲初斂:雲開始收斂,指雲層開始散去。
  • 溪渾:溪水因雨水而顯得渾濁。
  • 水漸清:水逐漸變得清澈。
  • 野人:指詩人自己,意指隱居之人。
  • 杖策:拄着柺杖。
  • 郊行:在郊外行走。

翻譯

厭煩了聽那雨水滴落在屋檐上的聲音,當風再次吹來,我欣喜地發現天氣突然放晴。新柳因雨水的滋潤而更加茂盛,落花則因雨水的洗禮而顯得更加輕盈。山色翠綠,雲層開始散去,溪水因雨水而渾濁,但逐漸變得清澈。作爲隱居的我,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只是拄着柺杖,再次在郊外漫步。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雨後天晴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厭聽滴檐聲」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連綿雨天的厭倦,也預示了即將到來的晴朗天氣。後文通過對新柳、落花、山色、溪水的細膩描繪,展現了雨後大自然的生機與變化。最後兩句則體現了詩人作爲隱士的閒適與自在,杖策郊行,享受着自然帶來的寧靜與美好。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