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虛翁涌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堂標野趣豈虛傳,坐看朝嵐與夕煙。 支徑縈迂斜傍竹,幽池清淺倒涵天。 少年心付沾泥絮,晚景身猶順水船。 卻喜傳家惟老硯,麝煤磨儘可曾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堂標:堂屋的標誌,指堂屋。
  • 野趣:自然的趣味。
  • 朝嵐:早晨的霧氣。
  • 夕煙:傍晚的炊煙。
  • 縈迂:曲折迴旋。
  • 倒涵:倒映包含。
  • 沾泥絮:比喻心境沉靜,不受外界干擾。
  • 順水船:比喻生活順遂,無憂無慮。
  • 麝煤:指墨,因古代制墨時加入麝香和煤,故稱。

翻譯

堂屋的自然趣味並非虛傳,坐看早晨的霧氣和傍晚的炊煙。 小路曲折迴旋,斜靠着竹林,幽靜的池水清澈淺顯,倒映着天空。 年輕時的心境如同沾了泥的柳絮,晚年的生活如同順流而下的船隻。 卻高興的是,傳家的只有那老硯臺,墨磨盡了,硯臺可曾磨損?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幽居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滿足。詩中,「堂標野趣」、「朝嵐與夕煙」等詞句,勾勒出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田園畫卷。後兩句則通過比喻,形象地展現了詩人從年輕到晚年的心境變化,以及對簡樸生活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迴歸自然的情懷。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