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婺源紫虛觀

書卷攜來寓紫虛,憑高凝眺更無餘。 五山結邑龍盤踞,一水依城帶卷舒。 旦暮鼓鍾喧梵宇,高低樓閣壯神居。 年時除卻酬香者,闤闠行人往復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ù):居住。
  • 紫虛:指道教的紫虛觀,這裏指婺源的紫虛觀。
  • 凝眺(níng tiào):凝視遠望。
  • 五山:指婺源周圍的五座山。
  • 結邑(jié yì):聚集成邑,指城市。
  • 龍盤踞(lóng pán jù):比喻山勢雄偉,如龍盤踞。
  • 一水:指環繞城市的河流。
  • 依城帶卷舒:形容河流環繞城市,水波起伏。
  • 旦暮(dàn mù):早晚。
  • 鼓鍾:寺廟中的鐘鼓聲。
  • 喧梵宇(xuān fàn yǔ):喧鬧的寺廟。
  • 高低樓閣:高低錯落的建築。
  • 神居:指寺廟,神靈居住的地方。
  • 年時(nián shí):每年。
  • 除卻(chú què):除去。
  • 酬香者(chóu xiāng zhě):前來燒香拜佛的人。
  • 闤闠(huán huì):市場,這裏指城市。
  • 行人往復疏:行人往來稀少。

翻譯

我帶着書卷來到婺源的紫虛觀居住,站在高處凝視遠望,視野開闊無餘。五座山環繞着這座城市,山勢雄偉如龍盤踞;一條河流環繞城市,水波起伏,宛如帶子卷舒。早晚間,寺廟中傳來鐘鼓聲,喧鬧而莊嚴;高低錯落的樓閣,壯麗地聳立,彷彿是神靈的居所。每年除了前來燒香拜佛的人,城市中的行人往來稀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婺源紫虛觀的所見所感,通過高遠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詩中「五山結邑龍盤踞,一水依城帶卷舒」生動描繪了婺源的地理特色,而「旦暮鼓鍾喧梵宇,高低樓閣壯神居」則傳達了寺廟的莊嚴與寧靜。結尾的「年時除卻酬香者,闤闠行人往復疏」反映了觀中的清靜與世俗的遠離,體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享受。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