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齋韓東尉用前韻見寄次韻謝

世間名利我無緣,飽看黃花又一年。 鬢有幾根從帶雪,心無一事可欺天。 築居易辦觀梅閣,取醉難謀種秫田。 欲謁昌黎論此意,那知先已寄新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齋:指韓東尉的書齋。
  • 韓東尉:人名,詩中的收信人。
  • 前韻:指之前詩中使用的韻腳。
  • 次韻:依照前詩的韻腳作詩。
  • 鬢有幾根從帶雪:形容鬢髮已白,如同帶着雪花。
  • 心無一事可欺天:指心中沒有可以欺瞞天理的事情。
  • 築居易辦觀梅閣:指建造居所容易,但要建造一個可以觀賞梅花的閣樓則較爲困難。
  • 取醉難謀種秫田:指想要醉酒容易,但要種植釀酒的秫米田則較爲困難。
  • :拜訪。
  • 昌黎:指韓愈,唐代文學家,此處借指韓東尉。
  • 新篇:指韓東尉寄來的新詩。

翻譯

在這世間,名利與我無緣,我只能飽覽黃花的美麗,又度過了一年。 我的鬢髮已有幾根如雪般白,但心中沒有一件事可以欺瞞天理。 建造居所容易,但要建造一個觀賞梅花的閣樓則難;想要醉酒容易,但要種植釀酒的秫米田則難。 我本想拜訪韓東尉,討論這些心意,沒想到他已先寄來了新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詩中,「世間名利我無緣,飽看黃花又一年」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的態度,而「鬢有幾根從帶雪,心無一事可欺天」則體現了詩人的人格清高和內心的坦蕩。後兩句通過對「觀梅閣」和「種秫田」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精神追求的重視。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韓東尉的敬仰和對其新詩的期待,顯示了文人間的相互欣賞和交流。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