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造化推移秋意深,安排景物逐時新。 又逢九日寒花節,不覺三年逆旅身。 烏帽戀頭渾忤俗,白衣送酒竟無人。 翻思杜牧牛山句,誰解清吟繼後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和變化。
  • 推移:逐漸變化。
  • 寒花節:指重陽節,因菊花在此時盛開,故又稱寒花節。
  • 逆旅:旅館,這裏指在外漂泊。
  • 烏帽:古代的一種帽子,這裏指代文人或士人。
  • 忤俗:與世俗不合。
  • 白衣送酒:指陶淵明不願爲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後,有白衣人送酒來,這裏指無人理解詩人的高潔。
  • 杜牧牛山句:指杜牧的詩句,具體詩句未詳。
  • 清吟:清雅的吟詠。
  • 繼後塵:追隨前人的腳步。

翻譯

自然界的變遷逐漸帶來了深秋的氣息,周圍的景物也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更新。又到了重陽節,菊花盛開,不知不覺中,我已在外漂泊了三年。我戴着烏帽,卻與世俗格格不入,也沒有人像陶淵明那樣,有白衣人送酒來理解我的高潔。我思考着杜牧的詩句,卻不知道有誰能繼續清雅地吟詠,追隨前人的腳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境遇的無奈。詩中,「造化推移秋意深」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而「不覺三年逆旅身」則透露出詩人對漂泊生活的感慨。後兩句通過對「烏帽」和「白衣送酒」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不合和對高潔情操的嚮往。結尾處對杜牧詩句的思考,則體現了詩人對詩歌傳承的關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境遇和詩歌傳承的深刻思考。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