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金東園漁家雜詠

篙撐舴艋閒來往,手把絲綸自卷舒。 妻子已諳風露慣,篷窗便可當茅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gāo):撐船用的長竹竿。
  • 舴艋 (zé měng):小船。
  • 絲綸 (sī lún):釣魚用的絲線。
  • (ān):熟悉,習慣。
  • 篷窗 (péng chuāng):船上的窗戶。
  • 茅廬 (máo lú):簡陋的草房。

翻譯

撐着長竹竿,讓小船在水中自由來去,手裏拿着釣魚的絲線,自在地捲起和舒展。妻子和孩子已經習慣了風霜露水的日子,船上的窗戶就可以當作簡陋的草房來居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漁家生活的寧靜畫面。詩人通過「篙撐舴艋」和「手把絲綸」的生動描繪,展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後兩句則通過「妻子已諳風露慣」和「篷窗便可當茅廬」表達了漁家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適應。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享受自然的恬淡情懷。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