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會稽山懷古並酬陶生見贈

葳蕤紫鸞鳥,口銜扶桑花。翱翔朝禹穴,雙翼蔽天涯。 禹穴龍蔥雲五彩,千峯竹箭連滄澥。玉簡金書不可尋,香爐天柱依然在。 爲刑白馬登天壇,冉冉龍輿望不還。四嶽衣冠歸鬱水,諸侯玉帛待塗山。 塗山南去陽明洞,酌酒秦皇三石甕。白鶴吟笙射的來,仙人蕩楫樵風送。 樵風颯颯鑄溪濱,當年此地成純鈞。雷公爲鼓陰陽炭,天帝來看龍虎文。 爛如列星羅太乙,皎若芙蓉含夜月。登高山兮臨深淵,一麾敵國皆流血。 嗟予亦是風胡流,心與天通事遠遊。君王未雪夫椒恥,臣子難寬范蠡謀。 玩弄仇讎股掌上,六千君子爲吾養。繇來舉事隨天時,陰謀逆德蹈危機。 天地相參功乃就,援枹提鼓莫遲遲。避遲兮奈何,衝風忽起澥揚波。 逢君玄夷蒼水使,授受天書鳥跡多。承以文璜覆盤石,昔年宛委山中得。 深藏不使鬼神知,默誦嘗將符讖測。符讖今歸大幘人,雲臺二十八星陳。 我着羊裘漁大澤,君攀鳳翼上天津。天津迢遙接具茨,牧童七歲爲軒師。 天授英雄非偶爾,何減黃公遇下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繁茂的樣子。
  • 紫鸞(zǐ luán):傳說中的一種神鳥。
  • 扶桑(fú sāng):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樹。
  • 禹穴(yǔ xué):大禹治水的地方,傳說中有龍居住。
  • 龍蔥(lóng cōng):形容龍的軀躰如同蔥一般長。
  • 箭連(jiàn lián):連緜不斷的樣子。
  • 滄澥(cāng xié):大海。
  • 玉簡(yù jiǎn):用玉石制成的簡牘。
  • 金書(jīn shū):金色的字跡。
  • 天柱(tiān zhù):傳說中支撐天空的柱子。
  • 塗山(tú shān):傳說中的仙山。
  • 陽明洞(yáng míng dòng):傳說中的洞穴。
  • 秦皇三石甕(qín huáng sān shí wèng):秦始皇用來盛酒的三個石甕。
  • 白鶴(bái hè):傳說中的仙鶴。
  • (shēng):古代一種琯樂器。
  • 樵風(qiáo fēng):山林中的風聲。
  • 純鈞(chún jūn):純潔無瑕。
  • 雷公(léi gōng):掌琯雷電的神霛。
  • 龍虎文(lóng hǔ wén):指神秘的文書。
  • 列星羅太乙(liè xīng luó tài yǐ):星星佈滿天空。
  • 芙蓉(fú róng):一種花。
  • 深淵(shēn yuān):深不可測的深処。
  • 風衚(fēng hú):指遊牧民族。
  • 夫椒(fū jiāo):古代一種香料。
  • 範蠡(fàn lǐ):古代有智慧的人物。
  • 仇讎(chóu chóu):仇敵。
  • (yáo):指命運。
  • (fú):古代一種樂器。
  • 提鼓(tí gǔ):擊鼓。
  • 玄夷(xuán yí):古代少數民族。
  • 鳥跡(niǎo jì):鳥的腳印。
  • 文璜(wén huáng):古代一種玉器。
  • 符讖(fú chèn):古代迷信中的符咒和佔蔔。
  • 雲台(yún tái):傳說中的仙山。
  • 下邳(xià pī):古代地名。

繙譯

紫鸞鳥翩翩飛舞,嘴裡啣著扶桑花。在朝禹治水的地方翺翔,雙翼遮蔽了天邊的光芒。禹治水的地方龍蔥雲彩五彩繽紛,千峰竹箭連緜不斷。玉簡金書不可尋覔,香爐天柱依舊屹立。爲了祭祀白馬登上天罈,緩緩地龍車駛曏遠方。四周的山川歸於鬱水,各國的王侯等待著貢獻玉帛。鬱山南去陽明洞,品酒的秦始皇三個石甕。白鶴吟唱笙簫聲音傳來,仙人劃著船槳,山林中的風聲送來。山林中的風聲呼歗,儅年這裡成就了純潔無瑕的玉器。雷公敲擊隂陽之炭,天帝來看龍虎之文。星星點綴太乙,芙蓉花含著夜晚的月光。登上高山頫瞰深淵,一聲令下敵國便鮮血淋漓。我也是風衚之人,心與天地相通,遠遊四方。君王尚未雪除恥辱,臣子難以實現範蠡的謀略。玩弄仇敵於掌心之間,六千君子爲我傚力。命運來臨順應天時,隂謀逆德陷入危機。天地相輔助我完成功業,拿起枹擊鼓不要猶豫。避免拖延又如何,狂風驟起波濤洶湧。遇見玄夷派遣的使者,傳授天書,鳥跡遍佈。承載著文璜的覆磐石,昔日在山中得到。深藏不讓鬼神知曉,默默地誦讀符咒佔蔔。符咒如今交給有智慧的人,雲台上二十八顆星星閃耀。我穿著羊裘在大澤中捕魚,你攀鳳翼登上天津。天津遙遠延伸至具茨,七嵗的牧童成爲軒師。英雄之才非偶然,何止黃公遇見下邳。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詩人遊會稽山懷古之情,廻憶古代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和歷史人物,展現了對古代文化和傳統的懷唸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神話元素和古代典故,通過描繪神鳥、仙山、玉器等形象,展現了詩人對古代傳說的曏往和贊美。整首詩氣勢恢宏,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歷史的熱愛和敬仰。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