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秉之夜話兼寄時嘉

· 林光
何處登臨費杖扶,平鋪在眼盡夷途。 從教鶴髮催人世,不信牛衣泣丈夫。 木榻可疑他夜雨,鬆燈還照舊時書。 乘田委吏都吾事,只把宣尼作範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費杖(fèi zhàng):古代登高所用的柺杖。
  • 盡夷途:盡頭處。
  • 鶴髮:指白髮,比喻年老。
  • 牛衣:指粗布衣服,比喻貧賤。
  • 泣丈夫:哭泣丈夫,表示爲丈夫而哭泣。
  • 木榻:木製的牀。
  • 乘田:管理田地。
  • 宣尼(xuān ní):孔子的名字,又稱孔丘。

翻譯

何處登高需要拄着柺杖才能上去,眼前一片平坦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盡頭。讓人感慨時光飛逝,彷彿鶴髮催人老去,卻不相信穿着粗布衣服的人也會爲丈夫而哭泣。木製的牀彷彿被夜雨打溼,松木燈光還照亮着古書。管理田地的官員都在忙碌着,我只把孔子的思想作爲行爲準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夜晚登高時的心境。通過描寫周圍的景物和內心的感受,展現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滄桑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孔子思想的尊重。整體氛圍幽靜,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人生、歷史和文化的思考。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