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懷來

羽檄通宵急,行宮出每遲。 漏聲催鼓角,月影上旌旗。 風逐天香近,星隨斗柄移。 中軍嚴宿衛,傳警盡熊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羽檄(yǔ xí):古代傳遞軍令的一種方式,用羽毛寫成的文書。
  • 旌旗(jīng qí):旌旗,指旗幟。
  • 斗柄(dǒu bǐng):指北斗星的柄部,用來指示方向。
  • 熊羆(xíong pí):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形容軍隊戒備森嚴。

翻譯

急急忙忙地傳遞軍令,行宮裏的出發總是拖延。漏壺聲音催促着鼓角的吹奏,月光投射在旗幟上。微風將天香的氣息吹近,星星隨着北斗星的移動而變換位置。中軍嚴密地守衛着,傳達警報的人都像熊羆一樣警惕。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軍隊出征前的緊張氛圍,通過描繪羽檄傳遞、行宮出發的遲滯、漏壺聲、月影、風和星辰等元素,展現了出征前的緊張與期待。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使讀者彷彿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當時的氛圍,展現了古代軍隊出征的壯闊場面。

金幼孜

金幼孜

明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建文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檢討,與解縉等同值文淵閣,遷侍講。永樂七年從幸北京。八年從北征。所過山川要害,帝輒命記之,常與之論敵中事。自後北征皆從。十八年進文淵閣大學士。二十二年,成祖於還軍途中病逝,幼孜護梓宮歸。洪熙元年進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諡文靖。有《北征錄》、《金文靖集》。 ► 7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