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暮:年末。
- 衰遲:衰老遲緩,指年紀大了。
- 自分(fèn):自己料想、自度。
- 丹鉛:舊時點校書籍所用的硃砂和鉛粉,這裏指校勘書籍。
- 讎(chóu):校對文字,這裏引申爲與故紙古籍相伴。
- 虛窗:空窗,形容孤寂或寂寥。
- 勘:探究、推求。
- 窮塵:佛教語,意謂極遠之處,這裏有塵世盡頭,人生窮途之感。
翻譯
在這十畝大小的寧靜之地,我只是一個平凡衰老的普通百姓,衰老遲緩,自己料想已經度過了大半生。岸邊尚未舒展身姿的楊柳似乎在爲我發愁,那即將綻放的江梅好像又在嘲笑他人。我在故紙堆中,與丹鉛爲伴,校對文字,彷彿與腐朽的過往爲伴;在孤寂的窗下,藉着燈火探究塵世的盡頭。在這空曠的山間,我獨自一笑,卻無人能夠領會我的心境,如今只剩下落葉紛紛,蕭蕭而落,飄向那寧靜的水濱。
賞析
這首詩整首瀰漫着一種落寞與自嘲的氛圍。首聯點明自己衰老平民的身份,奠定了整首詩低沉的基調。頷聯通過「未舒岸柳」「欲放江梅」兩種景物,楊柳「愁我」、江梅「笑人」,賦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生動且獨特地烘托出詩人內心的複雜情緒,有着愁緒又帶着被生活所打趣的無奈。頸聯描寫自己校勘古籍的生活場景,「故紙丹鉛讎腐骨」,形象地描繪出詩人與陳舊書籍相伴的情景,有一種與過往歷史對話,獨自沉浸在故紙堆裏消度時光的落寞。「虛窗燈火勘窮塵」則進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圍。尾聯「空山一笑無人會,落木蕭蕭下水濱」,以景語作結,空山中自己的笑無人理解,與紛紛飄落的樹葉一同到水濱之畔,營造出了一種空茫、淒涼又無奈的意境,整個畫面都體現出詩人在歲暮之際,對人生遲暮、境遇不佳的深沉感慨以及無人理解的孤獨心境 。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
錢謙益的其他作品
- 《 後秋興八首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後,大臨無時,啜泣而作 》 —— [ 清 ] 錢謙益
- 《 甲午十月二十夜宿假我堂夢謁吳相伍君延坐前席享以魚羮感而有述 》 —— [ 清 ] 錢謙益
- 《 擢歌十首爲豫章劉遠公題扁舟江上圖 其七 》 —— [ 清 ] 錢謙益
- 《 金陵雜題絕句二十五首繼乙未春留題之作 其十三 》 —— [ 清 ] 錢謙益
- 《 聞山東賊平喜而書驛壁代書示顧伯欽小儀 》 —— [ 清 ] 錢謙益
- 《 西湖雜感 其一 》 —— [ 清 ] 錢謙益
- 《 元日雜題長句八首 其三 》 —— [ 清 ] 錢謙益
- 《 丁卯十月書事四首 其三 》 —— [ 清 ] 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