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 其一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虎新軍:指明朝的軍隊。 羽林:皇帝的禁衛軍。
  • 八公草木:源自「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典故,形容人極度疑懼,驚慌不安。這裏用來形容局勢緊張,充滿肅殺之氣。 森森:陰森恐怖的樣子。
  • 樓船:有樓的大船,這裏指水軍戰船。 蕩日:形容戰船在江上氣勢浩大,好像能搖動太陽。 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的江河。
  • 石馬:陵墓前的石獸。 嘶風:迎着風嘶叫。 九域:九州,指代全國。
  • 地肺:金陵(今南京)的別名。
  • 紫塞:原指長城,這裏代指北方邊疆。
  • 長幹:地名,在今南京市秦淮區,古代長幹一帶多住平民。 平遼曲:歌唱平定遼東的曲子。
  • 搗砧:搗衣時捶擊砧石的聲音。古代婦女常於秋季爲親人準備寒衣,會在夜晚搗衣。

翻譯

曾經的龍爭虎鬥之地,明朝新軍就像那舊日皇家禁衛軍一樣威風凜凜,局勢緊張,猶如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帶着陰森的氣息。樓船在江上行駛,搖動太陽,致使三江都波濤洶涌,陵墓前的石馬迎着風嘶叫,讓全國都籠罩在一片陰森之中。如今要清掃盤踞在金陵的敵人,收復這南京寶地,將胡虜埋葬在北方邊疆,也算是慰藉上天的心意了。長幹一帶的女子唱起了平安平定遼東的歌曲,千家萬戶在秋夜裏都聽不見那搗衣的聲音了(意爲戰爭平息,百姓不再有徵人在外的擔憂 )。

賞析

這首詩充滿着對明朝復國的渴望以及對戰爭勝利的憧憬。開篇以「龍虎新軍」「八公草木」營造出緊張激烈的氛圍。頷聯以誇張的手筆,「樓船蕩日」「石馬嘶風」展現出戰爭的宏大場面和嚴峻形勢,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緊張感。頸聯則直言收復金陵、平定北方敵人,情感豪邁激昂,詩人期盼明朝能夠恢復舊土、重拾河山。尾聯描寫長乾女唱着勝利之歌,百姓終於結束因戰爭帶來的痛苦生活,以日常生活場景體現出和平的到來,充滿溫馨的畫面感。整首詩情感澎湃,用韻悠長,既有對戰爭的豪情書寫,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表現出錢謙益對明朝的忠誠與希望。

錢謙益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