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羣鵲

朝查查,暮嚄嚄,鵲聲喜烏聲惡。 兒童打烏不打鵲,道是紇干生處樂。 維南兩鵲鷙不仁,占巢高樹㫄無鄰。 有如鷹化爲鳩眼未化,以猛濟貪四顧圖幷吞。 每當下食羣退避,六國何敢爭疆秦。 我欲驅使去,舉火兼巢焚。 一回一嘆還逡巡,天生萬物何物無敗羣。 吁嗟乎,天生萬物何物無敗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zhāo)查查,暮嚄(huō)嚄:早晨喜鵲喳喳叫,晚上烏鴉哇哇啼。「朝」指早晨;「暮」指晚上;「查查」「嚄嚄」是摹擬鵲聲和烏聲。
  • 紇(hé)幹生處樂:指傳說中烏鵲原本生活在一起很歡樂。紇幹:傳說中的山名,相傳烏鵲生於此。
  • 鷙(zhì)不仁:兇狠殘暴沒有仁德。「鷙」指兇猛。
  • 鷹化爲鳩眼未化:古人認爲鷹到春天會化爲鳩,但這裏說眼睛還帶着鷹的兇狠,還沒完全變化。
  • 以猛濟貪:用兇狠來助其貪婪。
  • 逡(qūn)巡:有所顧慮而徘徊或不敢前進。

翻譯

早晨喜鵲喳喳叫,晚上烏鴉哇哇啼,人們都覺得喜鵲聲喜人,烏鴉聲討厭。孩子們只打烏鴉卻不打喜鵲,都說紇幹山上原本它們生活在一起很歡樂。 南邊有兩隻喜鵲兇狠殘暴不講仁德,佔據高大的樹木築巢,旁邊都沒有別的鳥做鄰居。它們就好像鷹化爲鳩但眼睛還沒完全變化,用兇狠來助長貪婪的本性,環顧四周企圖吞併其他鳥的領地。每當它們進食的時候,其他鳥羣都紛紛退避,就像六國面對秦國不敢爭奪疆土一樣。 我真想把這兩隻壞喜鵲趕走啊,甚至想用火燒燬它們的巢穴。可每次這樣想又一次次嘆氣,猶豫着不敢行動。唉,天生萬物,哪一種沒有危害羣體的壞傢伙呢。 唉,天生萬物,哪一種沒有危害羣體的壞傢伙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喜鵲、烏鴉等鳥類行爲的描寫,暗喻世間存在的不良現象和危害羣體的人。前幾句以人們對鵲聲和烏聲的不同態度起筆,展現一般的認知觀念。接着重點描寫兩隻「鷙不仁」的喜鵲,用「鷹化爲鳩眼未化」生動刻畫它們外表貌似平和,內心卻兇狠貪婪。將它們覓食時羣鳥退避類比六國對秦國,突出其霸道。詩人想驅走壞喜鵲但又「逡巡」猶豫,則表現出處理壞事的糾結與無奈。最後反覆感嘆「天生萬物何物無敗羣」,深化主題,感慨每個羣體中都難以避免出現不良分子破壞整體和諧,反映出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與思考,借物喻人,充滿了現實諷喻意味 。

查慎行

查慎行

清浙江海寧人,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改字悔餘,晚號初白老人。黃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舉人,四十二年以獻詩賜進士出身,授編修。後歸裏。雍正間,受弟嗣庭獄株連,旋得釋,歸後即卒。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爲東南詩壇領袖。有《他山詩鈔》、《敬業堂集》。 ► 5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