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幾暇:指皇帝的閒暇時間。
- 玄燁:康熙帝。
- 憑觀:憑欄觀看。
翻譯
在閒暇時隨手寫下抒發心懷之作。在窗邊想望向遠方,打開門向北邊憑欄觀看。哪裏比得上登上山去眺望,白白地在石頭上費力地查看。僧侶們認爲世界是空的,仙人往往在煉丹上出現失誤。哪裏像詩書之中所蘊含的,常常能謀取根本的安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康熙帝對於不同事物的思考和感悟。他通過對比在窗邊的觀望和登山的眺望,傳達出更傾向於廣闊視野和真實體驗的態度。對於禪道和仙道的觀點,他似乎有所保留和思考,認爲其存在一定的虛幻或侷限。而強調詩書所蘊含的價值,認爲那能帶來根本的安穩。整首詩體現了康熙帝作爲帝王對於人生、哲理和知識的獨特見解,展示了他的思考深度和文化素養。
玄燁
即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順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輔政,鼇拜掌實權,八旗勛貴得勢。六年,親政。八年,逮捕鼇拜,革職禁錮。從此政治漸趨寬厚,永禁圈地,飭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內三院為內閣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軍攻滅云南南明永歷政權,然三藩割據,尾大不掉;俄國侵略黑龍江流域;鄭氏臺灣政權亦與清朝對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吳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亂。二十二年,使施瑯統兵攻臺,消滅鄭氏政權。旋設臺灣府、縣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圍攻雅克薩,驅逐俄國侵略軍。二十八年,與俄國訂立《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以後因準噶爾部叛亂,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親自領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極少數貴族分子勾結準部叛亂。我國多民族國家統一局面于此大為加強。在位時開博學鴻詞科,修《明史》、《一統志》等,籠絡漢族知識分子,重用漢臣徐乾學。親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經史理學之外,又從西洋傳教士習數學自然科學知識,然對本國士人,仍以科舉取士,提倡程朱理學,而未嘗推廣西學知識。曾六次南巡,開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對人民負擔情形,比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從該年起所生人丁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銀。晚年吏治積弊漸多,諸子各樹黨羽,政局日趨復雜。卒謚仁皇帝。
► 11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