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奉寄好義 其一

初旭濕霜痕,溪流緩復奔。 路因頻到熟,心待舊交論。 山勢隨村曲,窑煙接海昬。 知君多善教,所至俗還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xù):初升的太陽。
  • 溼霜痕:太陽初升,霜痕溼潤。
  • :流淌。
  • 海昏:古縣名,漢代置,今江西永修縣一帶。此處當指與海昏古縣有關的地理方位或風貌。

翻譯

太陽初升,霜痕變得溼潤,溪流緩慢地又開始奔騰流淌。 因爲常常來到這裏,道路都變得熟悉了,內心期待着和舊友交流探討。 山勢隨着村莊的走勢彎曲延伸,窯洞冒出的煙連接着那像海昏一樣的地方。 知道您善於教化,所到之處風俗都變得淳厚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的景色以及對友人的讚美。詩的首聯通過「初旭溼霜痕,溪流緩復奔」描繪了太陽初升,霜痕溼潤,溪流復又流淌的景象,展現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氛圍。頷聯「路因頻到熟,心待舊交論」表達了詩人對常走之路的熟悉以及對與舊友交流的期待,體現出詩人對友情的重視。頸聯「山勢隨村曲,窯煙接海昏」描寫了山勢與村莊的關係以及窯洞煙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尾聯「知君多善教,所至俗還敦」則是對友人善於教化、使當地風俗變得淳厚的讚美,體現了對友人的欽佩之情。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友人的評價。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