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冩懷送叔貞之成都十七首 其三

漢高嫚士千餘載,不見師臣與友臣。 解使時君謙德重,孔明而下两三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嫚(màn):輕視,侮辱。
  • 師臣:對居師保之位或加有太師官號的執政大臣的尊稱。
  • 友臣:重視友情、有情誼的臣子。
  • 解使:理解並使得。
  • 時君:當時或當代的君主。
  • 謙德:謙虛、謙遜的品德。

翻譯

漢高祖輕視士人已經過了一千多年,再也見不到像太師或重友情的大臣那樣的臣子了。若能讓當時的君主重視謙遜之德,像孔明那樣的人物在其下也不過兩三個人罷了。

賞析

這首詩以漢高祖輕視士人爲切入點,表達了對師臣和友臣的懷念以及對謙遜品德的重視。詩中通過對比,強調了謙遜品德的可貴以及像孔明這樣的傑出人物的難得。詩人或許是借古諷今,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有所感慨,希望君主能夠重視品德和人才。整首詩簡潔明瞭,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