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後覽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呉講師次予發成都絶句韻因復次韻述事言懷 其十

榻借禪那豈夙縁,坐來渾似舊家氊。 祗應心事慚蘇晉,不觧長齋綉佛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禪那(chán nuó):佛教用語,簡稱爲「禪」,意譯爲「靜慮」「思維修」「棄惡」等。
  • 夙緣:前世的因緣。
  • 蘇晉:唐朝人,曾爲戶部侍郎,好佛,但又嗜酒,常醉酒後拜佛。

翻譯

在這借宿的榻上難道是前世的因緣,坐在這裏感覺就像坐在自家熟悉的氈毯上一樣。只是我的心事應是慚愧如蘇晉,不理解他爲什麼長期齋戒並在佛像前刺繡(這裏指拜佛)。

賞析

這首詩是方孝孺入山後的感悟之作。詩的首句表達了對借宿之地的一種特殊感受,似乎在這裏有一種奇妙的緣分。第二句通過「渾似舊家氈」的描述,強調了在這個地方所感受到的熟悉和舒適。然而,詩的後兩句則透露出一種自我反思和困惑。作者以蘇晉爲喻,表達了自己對宗教信仰和個人心事的思考,認爲自己在理解和踐行宗教信仰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表現出一種內心的迷茫和不安。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情感。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盡得其學。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聘爲世子師,名其屋爲“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建文帝即位,召爲侍講學士。修《太祖實錄》,爲總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孝孺怒問“成王安在?”並擲筆於地,堅不奉命。遂被磔於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有《遜志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