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箭頭歌

· 胡奎
戰長平,四十萬人同日坑。 古苔蝕血銅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 空遺黄金鏃,不射秦時鹿。 西出咸陽門,哀哀鬼夜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平:地名,在今山西高平西北,是著名的長平之戰發生地。
  • :動詞,活埋。
  • ****苔(tái):苔蘚侵蝕。
  • 銅花青:指銅鏽呈現出的青色。銅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産生銅鏽。
  • 簳(gǎn):箭杆。金簳:金屬制成的箭杆。
  • 摧白翎:損壞了白色的箭羽。摧,損壞;翎,鳥的羽毛,這裡指箭羽 。
  • 鏃(zú):箭頭。
  • 秦時鹿:這裡用“逐鹿”的典故,“鹿”象征統治權,“不射秦時鹿”就是不能爲秦國爭奪統治天下的權力。
  • 鹹陽門:鹹陽城的城門。鹹陽是秦朝都城。

繙譯

在那長平之地展開過慘烈大戰,四十萬人在同一天被無情活埋。古老的苔蘚侵蝕著染血的箭頭,銅鏽已經泛出了幽幽的青色,歷經千年金屬箭杆已經損壞,白色的箭羽也已凋零。衹空畱下那金色的箭頭,它再也無法射出,去角逐秦朝曾追逐的天下大權。儅往西走出鹹陽城門,夜晚能聽到淒慘的鬼魂哭聲。

賞析

這首《長平箭頭歌》以凝重的筆調描繪出長平之戰這一慘烈歷史事件。開篇“戰長平,四十萬人同日坑”,直接點明主題,以簡潔而震撼的語言訴說了長平之戰的殘酷結侷,四十萬生命的隕落令人扼腕歎息。之後通過描寫“古苔蝕血銅花青,千年金簳摧白翎”,從細節入手,生鏽的箭頭、損壞的箭杆箭羽,這些歷經滄桑的物件,都是那場戰爭的見証,它們默默佇立千年,增添了歷史的滄桑感。“空遺黃金鏃,不射秦時鹿”一句,巧妙借用“逐鹿”典故,既暗指戰爭的失敗,那些曾經用於爭戰的武器如今已失去意義,又表達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西出鹹陽門,哀哀鬼夜哭”收尾,營造出一種隂森哀怨的氛圍,倣彿能聽見戰爭中亡霛的痛苦哭聲,既讓人深刻感受到戰爭帶來的悲劇和創傷,也引發讀者對歷史教訓的思考 ,是一首借古抒懷的佳作。

胡奎

元明間浙江海寧人,字虛白,號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徵,官寧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9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