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廉訪

· 饒節
飛來之峰可圖寫,畫工摇筆不敢下。 玲瓏八面尚能摩,萬古冷泉那可畫。 趙公胸中有涇渭,愛山自得山水意。 向來與客到峰前,亭上酌泉賞泉味。 我客峰邊一蔀室,關門無事輒終日。 公來剝啄自敲門,蹔解跏趺爲公出。 池上烟光初過雨,巖花膠轕開無數。 曳杖惟愁猿狖驚,笑談復恐蛟龍怒。 聞道公歸朝玉京,王事不敢寬作程。 想公拜舞升天廷,雍容奏議詳而明。 知公不獨稱安寧,疏民利害通民情。 吾君憂民精且誠,願公中和輔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饒節:宋代詩僧。廉訪:官名。涇渭:jīng wèi,比喻是非、善惡、清濁。剝啄:bō zhuó,敲門聲。跏趺:jiā fū,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雙足交疊而坐。膠轕:jiāo gé,交錯雜亂。}

翻譯

{那飛來的山峯可供描繪,畫工拿着筆卻不敢下筆。山峯玲瓏八面還能夠觸摸,可那萬古的冷泉又怎能畫得出。趙公心中能分辨是非善惡,喜愛山水自然領會其意境。從前和客人來到山峯前,在亭子裏酌泉水、賞泉味。我在山峯邊有一小屋,關着門沒事就整天不出門。公來敲門,暫時放下跏趺的坐姿出來。池塘上煙霧之光剛經過雨水,巖花交錯雜亂地開放無數。拄着柺杖只擔心猿猴驚到,談笑又怕蛟龍發怒。聽說公要回朝到玉京去,王事緊迫不敢耽誤行程。想象公在朝堂上朝拜天子,從容地奏議詳明。知道公不只是稱讚安寧,還會疏理民衆利害、瞭解民情。我們的君王憂民精細且真誠,希望公以中和之道輔佐太平。}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趙廉訪展開,既描繪了山峯、冷泉等自然之景,也刻畫了趙公喜愛山水、明辨是非善惡且能關心民衆的形象。詩中描寫細緻,如「池上煙光初過雨,巖花膠轕開無數」生動地展現雨後池邊巖花的景象。作者對趙公離去的感慨以及對他能力與品德的讚揚,體現出作者對趙公的敬重和對太平盛世的期待。整體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色與人物形象緊密結合。}

饒節

宋撫州臨川人,字德操,號倚鬆道人。曾爲曾布客,後投書曾布論新法是非,不合,遂落髮爲僧,更名如璧。初在靈隱,晚主襄陽天寧寺。以博學能文見稱,尤長於詩。有《倚鬆老人集》。 ► 3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