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御製二首 其二 亞獻、終獻用《平晉樂》

五代衰替,六合携離。 封疆竊據,兵甲競馳。 天顧黎獻,塗炭可悲。 帝啟靈命,濬哲應期。 皇祖丕變,金鉞俄麾。 率土執贄,獷俗來儀。 瞻彼大鹵,竊此餘基。 獨迷文告,莫畏天威。 神宗繼統,璿圖有輝。 尚安蠢爾,罔懷格思。 六飛夙駕,萬旅奉辭。 徯來發詠,不陣行師。 雲旗先路,壺漿塞岐。 天臨日照,宸慮通微。 前歌後舞,人心悅隨。 要領自得,智力何施。 風移僭冒,政治淳熙。 書文混一,盛德咸宜。 干戈倒載,振振言歸。 誕昭七德,永定九圍。
拼音

郊廟朝會歌辭

郊廟朝會歌辭,是古代所謂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須重撰新樂新辭,以示改朝換代。宋朝建立伊始,於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學士兼判太常寺竇儼即上言:“三五之興,禮樂不相沿襲。洪惟聖宋肇建皇極,一代之樂宜乎立名,樂章固當易以新詞,式遵舊典。”從之,因詔儼專其事。儼乃改周樂文舞《崇德之舞》爲《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爲《武功之舞》,改樂章“十二順”爲“十二安”,蓋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祭天爲《高安》,祭地爲《靜安》,宗廟爲《理安》,天地、宗廟登歌爲《嘉安》,皇帝臨軒爲《隆安》,王公出入爲《正安》,皇帝食飲爲《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宮爲《順安》,皇太子軒縣出入爲《良安》,正冬朝會爲《永安》,郊廟俎豆入爲《豐安》,祭享酌獻、飲福受胙爲《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農用《靜安》。此後樂章名稱迭有增加和變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擴展爲“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歌辭一般則由皇帝親撰或分命大臣與兩制儒館之士撰述。 郊廟朝會歌辭,前八卷以中華書局排印本《宋史》爲底本,酌校《宋會要輯稿》(簡稱會要)等。編排規格,則酌參考《全唐詩·郊廟歌辭》予以調整。《宋會要輯稿》多出底本之詩,編爲第九卷。 ► 15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