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退贈醫者鴻友縣丞
十年前識禹川翁,談笑治疫如撥麷。
隔江林子得口訣,時發奧窔開羣聾。
君尤高弟早入室,被辟久隸船司空。
豁然肝膽吾所契,疴癢漸與家人同。
今年祲癘亙村郭,自夏滋蔓徂秋冬。
疎防誰復省敝鬼,一發重險如伏戎。
肢冰額汗脈細促,剩此靈府無霾雺。
張目語君與林子,身非吾有惟君從。
君蠲寢食日十診,處劑甚引千鈞弓。
藥隨病轉病應藥,但有利導無堅攻。
陰消陽息七日復,觀者始詫旋知功。
由來危事重委制,安得如子謀人忠!
當生使起理固爾,所貴謹慎非矜隆。
因思曩事悼予季,匪疾之死醫實虹。
恨不得君張一幟,三占從二摧其鋒。
嗟哉此道亦榛莽,燕石魚目當途充。
海西藥市徧都會,得非空穴宜來風?
師傳一脈幸廣衍,接跡郭玉遙源通。
不材雖壽究安用,晚節何以砭愚憃?
拼音

陳寶琛
淸末民國初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長菴,改字伯潛,字伯潛,號弢菴、陶菴、橘隱,晚號聽水、滄趣。陳家累代簪纓,爲榕城望族。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寶琛年十三歲,縣學秀才,十八歲中舉。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編修。陳寶琛兄弟六人,三人進士,三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讀,與學士張佩綸、通政使黃體芳、侍郎寶廷等好論時政,合稱「淸流四諫」。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沙俄侵佔伊犁九城,力主收復。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充武英殿提調官。翌年,授翰林院 侍講學士,纂修《穆宗本紀》。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任江西學政,重修 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上疎《請募勇參用西法教練》,主張「變化以盡利,任人以責實,籌餉以持久」,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被降五級,回鄕閉門讀書,修葺先祖「賜書樓」,構築「滄趣樓」。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任鰲峰書院山長。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任福建鐵路總辦,修漳廈鐵路,並任福建高等學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學)監督。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創立全閩師範學堂(今福建師大)。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奉召入京,任禮學館總纂大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毓慶宮行走,任溥儀老師,賜紫禁城騎馬。繼任漢軍副都統、弼德院顧問大臣。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淸帝遜位,後仍追隨溥儀。命修《德宗實録》。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張勳復辟時,推舉爲內閣議政大臣。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修成《德宗本紀》,授太傅。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引薦鄭孝胥入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隨溥儀移居天津。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1932年),滿洲國 成立,寶琛專程赴長春探望溥儀,拒受僞職。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二月初一日(公元1935年3月5日)卯時病逝於北平住處,春秋八十有八。喪聞,溥儀震悼,賜奠醊,賜祭一壇,特諡文忠,晉贈太師,賞給陀羅經被,賞銀九千元治喪葬。有藏書十萬冊,「淸末陳氏私家藏書之多,冠於全閩」。著有《陳文忠公奏議》、《滄趣樓文存》、《滄趣樓詩集》、《滄趣樓律賦》、《南遊草》等。
► 889篇诗文
陳寶琛的其他作品
- 《 入江哭蕢齋 》 —— [ 清 ] 陳寶琛
- 《 蘇盦避暑大連來書錄後村哀惠州弟詩及注並示以近作雲殘年況味今參透只是生離死別忙寄答其意 》 —— [ 清 ] 陳寶琛
- 《 冒巢民先生遺像爲鶴亭題 》 —— [ 清 ] 陳寶琛
- 《 林文忠公自雲貴乞病歸手書家塾楹語公曾孫蔚章重裝屬爲題識 》 —— [ 清 ] 陳寶琛
- 《 霜葉飛落葉用夢窗《九日》韻 》 —— [ 清 ] 陳寶琛
- 《 鄭友其大舅輓詩 》 —— [ 清 ] 陳寶琛
- 《 石鼓山中送瑞裕如戶部豐還京 》 —— [ 清 ] 陳寶琛
- 《 月華貝勒招賞庭梅 》 —— [ 清 ] 陳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