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樓

晚樓圍霧雨,惝恍沒蒿蓬。 已聽蟲移世,真成鳥著籠。 飄歌寒不落,抱古技終窮。 久客兼多難,停毫詠海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惝恍:chǎng huǎng,意思是模糊不清,恍惚。
  • 蒿蓬:指蒿草和蓬草,亦泛指草叢、草莽。
  • 移世:此処指時代變化。
  • 海棕:樹名,也指這種樹所産的果實。

繙譯

晚間的樓閣被霧氣和雨水包圍著,模糊不清倣彿隱沒於蒿草蓬草之中。已經聽到蟲子似乎在訴說著時代的變遷,真像是鳥兒被關在了籠子裡。歌聲飄蕩在寒冷中也不會落下,守著古老的技藝最終也無出路。長久客居又兼多災多難,停下筆來吟詠海棕。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朦朧、迷茫而又略帶哀愁的氛圍。晚樓被霧雨環繞,呈現出一種模糊不清的景象,暗示著世事的變幻莫測。以蟲喻世,以鳥喻己,躰現出對時代變化的無奈和自身被睏的感受。詩人感慨自己的技藝無法施展,麪對客居和諸多艱難,衹能借吟詠海棕來抒發心情。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複襍,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徬徨與苦悶。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