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隂風起枯楊,寒日照衰草。
丹旐辭中堂,輀車即周道。
親戚及隣里,送者皆素縞。
一歸長夜臺,萬古不得曉。
憶昔盛容儀,被服懷美佼。
今采朽腐餘,復為蝼蟻擾。
富貴與榮華,滅迹空中鳥。
彭殤久已淪,不知誰壽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旐(zhào):一種旗子。
- 輀(ér)車:古代載運棺柩的車。
- 縞(gǎo):白色。
- 長夜臺:指墳墓。
翻譯
陰冷的風颳起乾枯的楊樹,寒冷的陽光照着衰敗的野草。靈旗離開中堂,載着棺柩的車就駛向大道。親戚和鄰里,送葬的人都穿着白色的喪服。一進入那長夜的墳墓,千萬年都不再知曉外面的世界。回憶往昔美好的容貌儀表,穿着衣服懷有美好豔麗的姿態。如今只剩下腐朽的殘餘,又被螻蟻侵擾。富貴和榮華,像天空中飛過的鳥一樣消失蹤跡。長壽和早夭早就沉淪,不知道誰是長壽誰是夭折。
賞析
這首輓歌營造出一種悲愴、淒涼的氛圍。以陰沉的自然景況開頭,突出了死亡帶給人的哀傷。通過對送葬場景的描寫,如靈旗、輀車、素縞等,強化了悲傷的氛圍。而後回憶死者生前的美好,與如今的腐朽形成鮮明對比,更顯悲哀。強調富貴榮華的無常,如同飛鳥過空,無蹤無跡。最後表達對生死無常的感慨,充滿了對生命和命運的思索。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刻地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悼和對人生無常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