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六首 其二

· 倪瓚
月下參差雙玉,燈前蕭散孤鴻。 寄興只消毫楮,寫懷不用絲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蓡差(cēn cī):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這裡形容“雙玉”姿態錯落。
  • 蕭散:形容高遠閑逸、瀟灑自在的樣子 。
  • 毫楮(háo chǔ):毫,指毛筆;楮,是一種樹木,其皮可制紙,後常代指紙張。“毫楮”在此指筆墨紙硯,代表作畫。
  • 絲桐:琴的代稱。古代的琴多以絲爲弦,以桐木爲音箱,故有此稱 。

繙譯

明月之下,一對美好的人兒身姿錯落有致;燈光之前,一衹孤單的鴻雁自在灑脫。想要寄托興致衹需借助筆墨紙張就行,抒發情懷不必依靠彈琴奏曲。

賞析

這首題畫詩描繪出兩種意境,“月下蓡差雙玉,燈前蕭散孤鴻”,前句營造出溫馨柔和且具朦朧美感的畫麪,雙玉給人以美好、和諧的印象;後句塑造出孤寂卻又飄逸灑脫之態,孤鴻增添了一絲寂寥悠遠的韻味。“寄興衹消毫楮,寫懷不用絲桐”則透露了畫家怡然自得、不依賴外界複襍形式來抒情表意,憑借繪畫方式就足以寄情釋懷,也展現出一種淡泊超脫、廻歸本心的人生態度。整首詩短短二十字,以景言情、借物達志,意境清幽且蘊含著深遠的精神境界。

倪瓚

倪瓚

元明間常州無錫人,字元鎮,號雲林居士,又有荊蠻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陽館主等號。博學,好古。有潔癖。家雄於財,四方名士日至其門,居有清悶閣,藏書數千卷,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刊左右,幽迥絕塵。元順帝至正初,忽散家財給親故,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而瓚扁舟箬笠,往來太湖及松江三泖間。不受張士誠徵召,逃漁舟以免。入明,黃冠野服,混跡編氓。工詩畫,畫山水意境幽深,以蕭疏見長。與黃公望、王蒙、吳鎮爲元季四家。有《清悶閣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