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嶺

一度桃花嶺,烟霞處處新。 縱迷源上路,猶似武陵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度 一次。
  • 煙霞 煙霧和雲霞,這裏形容桃花嶺的景色如仙境般美妙 。
  • 即使。
  • 迷失。
  • 源上路 「源」即桃花源之源,這裏指通往桃花源的路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描述一個漁人誤入桃花源的故事,這裏化用此典。
  • 武陵人 指的是《桃花源記》中那個進入桃花源的武陵漁人。武陵,在今湖南常德一帶。

翻譯

初次來到這桃花嶺,只見煙霧雲霞瀰漫,眼前的一切都充滿了新奇的美感。即使在尋找途中迷失了通往桃花源的道路,此刻感覺自己也好像武陵那個幸運的漁人,身處如夢似幻的美妙境地。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桃花嶺獨特的魅力。首句「一度桃花嶺」開門見山,直接點明詩人的行蹤,來到桃花嶺。「煙霞處處新」描繪出桃花嶺景色的清新美妙,煙霧雲霞繚繞,給予人一種如夢似幻的仙境之感,「處處新」寫出了桃花嶺景色給詩人帶來的新鮮感。後兩句「縱迷源上路,猶似武陵人」,巧妙化用《桃花源記》的典故,將桃花嶺與神祕的桃花源聯繫在一起。「縱」字假設一種情況,即便迷失道路,詩人也絲毫不覺煩惱,反而沉醉其中,把自己比作武陵漁人,暗示身處桃花嶺也能感受到如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般那種意外發現勝境的驚喜與愜意 ,表達了詩人對桃花嶺景色由衷的讚美與陶醉之情 。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卻十分深遠,給人無盡的遐想。

李攀龍

李攀龍

明山東歷城人,字於鱗,號滄溟。少孤家貧,嗜詩歌,厭訓詁之學,日讀古書,里人目爲狂生。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擢陝西提學副使,累遷河南按察使。母喪,心痛病卒。官郎署時,與謝榛、吳維嶽、樑有譽、王世貞稱“五子”,又益以吳國倫、徐中行稱“後七子”,而以攀龍、世貞爲魁首,操海內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論詩不讀盛唐以後人集,文不讀西漢以後人作。攀龍有才力,詩以聲調稱,然古樂府似臨摹帖,並無可觀。文章失之模擬生澀,而效之者甚衆。有《古今詩刪》、《李滄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