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鶴

· 張嵲
翯然毛羽净,綽與秋風宜。 闊步循廣庭,伸吭矜羽儀。 稻粱謀幾何,終然遭縶羈。 豈衒雲外標,遂爲時所縻。 因知古清士,削迹畏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翯(hè)然:潔白的樣子。
  • :舒緩。
  • :自尊,自大。
  • 稻粱謀:本指禽鳥尋覓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謀求衣食。
  • 縶(zhí)羈:束縛,拘禁。
  • 縻(mí):束縛。

翻譯

潔白的羽毛潔淨無比,舒緩地與秋風相適宜。在寬廣的庭院中闊步,伸着頸項自負它那美好的姿態。謀求衣食又能有多少呢,最終還是遭到束縛和拘禁。難道是炫耀那雲外的高標,就被時勢所束縛。由此知道古代的清正之士,銷聲匿跡是害怕被人知曉。

賞析

這首詩以鶴爲喻,描繪了鶴潔白的羽毛和優雅的姿態,然而它即使有着出塵之姿,卻也會陷入到對衣食的追求以及被世俗所束縛的境地。作者借鶴的遭遇聯想到古代的清士,認爲他們爲了保持自身的清正而選擇隱藏自己,不被衆人所知。詩中既表達了對鶴的某種感慨,也蘊含着對古代志士品德的思考。整體意境清幽,寓意深刻。

張嵲

張嵲

宋襄州襄陽人,字巨山。徽宗宣和三年以上舍選中第。高宗紹興五年召對,疏稱宜固守待變,又言荊、襄、壽春當擇良將勁兵戍之。除祕書省正字。次年地震,奏請薄賦安民。七年,遷著作郎,請選儒臣爲蜀、荊、襄帥。旋因牽連刊改《神宗實錄》罪,出任福建路轉運判官,覆上書極論朋黨之害。金人背盟,爲秦檜畫策草檄。擢中書舍人,升實錄院同修撰,尋被万俟劾罷。起知衢州,除敷文閣待制,爲政頗嚴酷。秩滿,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工詩文,有《紫微集》。 ► 6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