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二

· 紀昀
良田易得水难求,水到深秋却漫流。 我欲开渠建官闸,人言沙堰不能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
  • (yàn):較低的擋水構築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運。

翻譯

好的田地容易得到但水卻很難求得,到了深秋水卻到處漫流開來。我想要挖掘溝渠修建官方的水閘,人們卻說沙子做的堤壩不能收住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烏魯木齊的一種特殊風土景象。詩中先指出良田易得而水難得的現實情況,接着描述了水到深秋才大量漫流的獨特場景。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想要採取修建水利設施的想法以及面臨他人所說沙堰不能起作用的困境。這首詩簡單而直接地反映了當地在水資源利用和水利工程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及挑戰,語言質樸,能讓讀者清晰感受到詩人對當地情況的觀察和思考。

紀昀

紀昀

清直隸獻縣人,字曉嵐,號石雲,又號春帆。乾隆十九年進士。自編修累官侍讀學士。以姻家盧見曾案漏言,戍烏魯木齊。釋還後再授編修。三十八年,被舉爲四庫全書館總纂,在館十年,纂成全書,並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嘉慶間官至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諡文達。另有《紀文達公集》、《閱微草堂筆記》。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