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桑 其三 (丙辰)

· 阮元
底須三宿問他鄕,誰向花前笑索郎。 釀秫時光宜薄醉,調弦情緒動淸商。 但敎天下輕綿暖,何惜林間墜葉涼。 試種東坡三百尺,芟來終比暮春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底須:何須,不必。
  •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燒酒,有的地區泛指高粱。
  • 索郎:指酒。
  • 清商:古代五音中的商音,悽清悲涼的曲調。

翻譯

不必三天連續詢問這異鄉,誰在花前笑着要那美酒。釀造高粱酒的時光正適宜微微沉醉,調試琴絃的情緒被悽清悲涼的曲調調動。只要讓天下有輕柔溫暖,何必憐惜樹林間落葉的清涼。試着種下像東坡那三百尺的桑,割除時最終比暮春時節還要長。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秋日的景象和情緒展開。詩人開篇表明無需總是關注他鄉之事,以輕鬆的筆調帶出對酒的提及。「釀秫時光宜薄醉」描繪了秋日適合飲酒沉醉的氛圍。「調絃情緒動清商」則體現出音樂對情緒的撩動,搭配清商之調更顯秋日的淒涼之感與內心的情緒波動。「但教天下輕綿暖,何惜林間墜葉涼」顯示出一種豁達的態度,表達對溫暖的嚮往和對秋日涼意的坦然。最後提及種桑,暗喻着生命的延續和時光的流轉。整詩通過對秋日情境、飲酒、音樂、桑等元素的描繪,傳達出一種複雜而深沉的秋日情懷和人生感悟。

阮元

阮元

清江蘇儀徵人,字伯元,號芸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道光間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傅。歷官所至以提倡學術振興文教爲自任。在史館倡修《儒林傳》、《文苑傳》,在浙、粵等省,設詁經學堂和學海堂。生平著述甚富,兼工書,尤精篆隸。校刊《十三經注疏》、《文選樓叢書》,撰輯《經籍纂詁》、《積古齋鐘鼎款識》、《兩浙金石志》等,匯刻《學海堂經解》,自著有《研經室集》。老病致仕,卒諡文達。 ► 9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