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湖南清絕圖

· 韓駒
故人來從天柱峰,手提石廪與祝融。 兩山坡陀幾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下有瀟湘水清瀉,平沙側岸搖丹楓。 漁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猶爭風。 我方騎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與常時同。 故人謂我乃絹素,粉墨妙手煩良工。 都將湖南萬古愁,與我頃刻開心胸。 詩成畫往默惆悵,老眼復厭京塵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故人:老朋友。
  • 天柱峯:衡山七十二峯之一。
  • 石廩(lǐn):衡山山峯名。
  • 祝融:衡山主峯,也是衡山七十二峯之一。 坡陀(pō tuó):山勢起伏的樣子。
  • 浦漵(pǔ xù): 水邊。
  • 大梁:地名,今河南省開封市。
  • 絹素:白色的絹,古代多用作書畫材料。

翻譯

老友從天柱峯所在的衡山而來,手上彷彿提着石廩峯與祝融峯。這兩座山峯起伏綿延幾百裏,怎麼能裝在行李之中帶過來呀。山下有瀟湘之水清澈流淌,平緩的沙灘邊,側立的岸上,丹楓搖曳。漁舟已經進入水邊停靠過夜,客船在日暮時分還在爭着乘風前行。我正騎馬在大梁城之下,奇怪眼前這些景象怎麼和平常不一樣。老友告訴我這不過是一幅絹素上的畫作,是依靠技藝精妙的工匠用粉墨精心繪製而成的。這畫作將湖南千古以來的愁緒與靈韻,瞬間展現在我面前讓我心胸開闊。詩作好了,畫卷也送回去了,我默默惆悵,年老的雙眼又開始厭惡京城塵土的灰暗色調。

賞析

這首詩開篇通過奇特的想象,友人彷彿「手提」衡山諸峯而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新奇感。中間對湖南山水景色細緻描繪,如瀟湘水、丹楓,動靜結合,勾勒出一幅清幽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有漁舟夜宿的靜謐,也有客帆爭風的動態。從以爲實景到知曉是畫作,情節有起伏轉折。詩的後半,詩人由對畫作的欣賞,引發對京城生活的厭倦。既讚美了友人帶來的這幅粉墨妙畫能夠「開心胸」,展現湖南的靈秀與深沉,又通過最後「默惆悵」「厭京塵紅」表達出詩人內心對自然的嚮往,和對京城那種繁華卻充滿壓抑氛圍的厭倦之情 。整首詩融想象、寫景、抒情於一體,藝術感染力強。

韓駒

宋仙井監人,字子蒼,號陵陽先生。徽宗政和初,以獻頌補假將仕郎,召試,賜進士出身,除祕書省正字。累官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與三館士分撰親祠明堂、圓壇、方澤等樂曲。遷中書舍人,尋兼權直學士院,制詞簡重,爲時所推。高宗即位,知江州。卒於撫州。嘗從蘇轍學,詩似儲光羲。有《陵陽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