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曲

青溪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谿:清澈的谿流,此処可能指地名。
  • 使君: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作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此処或泛指官員。(使:shǐ)

繙譯

清澈谿流邊的女子喜愛穿著羅裙,提著筐子在田間小路上踏著春日的雲彩般輕盈地行走。天色漸晚,蠶兒飢餓,女子想著該廻去了,卻不敢廻頭去看那官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採桑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心理活動。詩的前兩句通過“青谿女兒”“愛羅裙”“提筐陌上”“踏春雲”等描寫,展現了女子的青春美麗和充滿活力的姿態,以及春天的美好氛圍。後兩句“蠶飢日暮思歸去,不敢廻頭看使君”,則刻畫了女子因爲蠶兒飢餓急於歸家,同時又對官員有所畏懼的心理,反映出她的謹慎和不安。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生動地表現了採桑女的生活情景和內心世界,富有生活氣息。

沈天孫

字七襄,宣城人,沈懋學之女。生於明神宗萬曆八年,卒於萬曆二十八年,年二十一歲。明慧善讀書,能爲詩。天孫年十七,歸屠隆子金樞,與隆女瑤瑟友善。瑤瑟既嫁,時時歸寧,相與唱和。天孫卒末幾,瑤瑟亦卒。天孫著有《留香草》四卷,《明史藝文志》傳於世。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