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東坡岐亭詩五首 其一
罟師貪得魚,不惜魚化汁。
屠伯恬殺牛,不見牛眼濕。
嗟彼殺業多,所以遭汝得。
彼債既已償,汝憂差獨急。
微性憐朱朱,愚仁赦鴨鴨。
三品戒庖廚,百籩謝巾羃。
獸炭與松明,入罏平等赤。
象髓與韮葅,入喉平等白。
深坐不横參,大歡不洿幘。
敢邀天公憐,庻免佛子泣。
靜念古賢人,飢驅食常缺。
今我餘草蔬,猶堪饗嘉客。
推此告同心,暴殄非雅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罟(gǔ)師:漁夫。
- 屠伯:猶屠夫;宰殺牲畜的能手,也比喻屠殺生靈的人。
- 殺業:佛教語,指殺生的惡業。
- 朱朱:紅顏色,這裏可能指紅色羽毛的禽鳥。
- 鴨鴨:指鴨子,這裏是一種親暱稱呼。
- 三品:這裏應該泛指多種可食用的動物品類。
- 百籩(biān) :籩是古代祭祀和宴會時盛果品等的竹器,百籩形容祭品豐盛。這裏借指豐富食物。
- 巾羃(mì):覆蓋物品的巾、幕,這裏代指食用的場面和器具。
- 獸炭:做成獸形的炭。
- 松明:指松枝,用以照明。
- 入壚平等赤:放進爐竈裏都會平等地燒紅。
- 象髓:大象的骨髓。
- 韭菹(zū):醃韭菜。
- 入喉平等白:吃進嘴裏都是白的(可能指口感等沒有本質區別) 。
- 不橫參:參,星名,橫參表示行爲放縱不檢點,不橫參就是行事守規矩。
- 不洿(wū)幘(zé) :洿有弄髒之意,幘是頭巾,不洿幘意思是不做出有失身份、弄髒體面的事。
- 暴殄(tiǎn):任意糟蹋東西。
翻譯
漁夫貪心想要獲取更多魚,根本不顧及魚被弄死化爲汁水。屠夫坦然宰殺耕牛,絲毫不見牛眼中落淚的哀傷。可嘆那些殺生太多的人啊,就會遭到厄運報應被你屠殺。它們所欠的命債既然已經償還,你卻爲此憂心忡忡實在不必。我天性憐惜生靈,連禽類都不忍心傷害。戒絕多種食材不去烹飪,拒絕那些豐盛的筵席。獸炭和松明,放進爐竈中都會同樣燒得通紅。大象的骨髓和醃製的韭菜,吃到嘴裏也都是一樣的。靜靜端坐不作出放縱之事,盡情歡樂卻也不會有失體統。怎敢祈求上天憐憫,只希望能讓佛子不再悲傷落淚。靜下心來想想古代的賢人,常因飢餓而食物匱乏。如今我僅有一些粗茶淡飯,但仍然足夠拿來招待尊貴的客人。將這個道理告知志同道合的朋友,隨意浪費食物可不是高雅的聚會之舉。
賞析
這首詩圍繞對殺生和飲食的態度展開深刻思考。詩的開篇通過描寫漁夫和屠夫殺生的場景,表達對無情殺生行爲的批判,同時認爲殺生過多會帶來因果報應。詩人以「微性憐朱朱,愚仁赦鴨鴨」表明自己對生靈的憐憫之心,展現其愛護生命的慈悲情懷。接着用「獸炭與松明,入壚平等赤。象髓與韭菹,入喉平等白」,強調食物本質並無太大差別,不應過分追求珍饈。「深坐不橫參,大歡不洿幘」描繪了一種有節制、守禮儀的生活態度,也從側面說明過度追求物質享受是不可取的。「敢邀天公憐,庶免佛子泣」一句,體現出詩人希望以善舉祈求上天原諒、免遭佛子譴責的願望。最後以古賢人食常缺,自己有草蔬仍能招待客人作結,提倡簡約不浪費,反對暴殄天物的行爲,傳達出一種清淡節儉、珍視生命的生活觀念與人生態度。整首詩用詞平實但思想深刻,藉助生活場景和意象,層層遞進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極具教育意義和啓迪價值 。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
黃淳耀的其他作品
- 《 詠史二十四首 其十六 》 —— [ 明 ] 黃淳耀
- 《 瓜州阻風遇雪復叠鹽字韻 》 —— [ 明 ] 黃淳耀
- 《 題李太白像 》 —— [ 明 ] 黃淳耀
- 《 北客行□何孝童詩 》 —— [ 明 ] 黃淳耀
- 《 再和坡公嵗暮三詩 其二 别嵗 》 —— [ 明 ] 黃淳耀
- 《 孫孝若招同諸人觀梅卧雪亭次翟給諫稼軒二十韻 》 —— [ 明 ] 黃淳耀
- 《 道傍見出獵者 》 —— [ 明 ] 黃淳耀
- 《 和歸田園居六首 其四 》 —— [ 明 ] 黃淳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