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舌

毛羽誠無取,禽中號善鳴。 能將一片舌,巧作百般聲。 元是因風氣,曾非出性情。 君看五月後,瘖默媿流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反舌:即反舌鳥,也稱百舌鳥。
  • 釋文珦:南宋僧人、文學家。
  • 喑默:沉默不言。喑(yīn)。

繙譯

反舌鳥的羽毛的確沒什麽可取之処,在鳥類中卻號稱善於鳴叫。它能夠憑借那一片舌頭,巧妙地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原本是因爲風氣使然,曾經也不是出自它的真性情。你看五月之後,它沉默不言就會愧對那善鳴的流鶯。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反舌鳥的描寫,探討了一些關於表象與本質、跟風與真實的問題。詩中指出反舌鳥羽毛不突出但善鳴,其叫聲雖多樣但或許竝非出自真性情,而到了五月後就相對安靜。詩人以鳥喻人,啓發人們思考在社會中不應該衹追求表麪的東西或隨波逐流,而應關注內在和真實性情。同時也反映了一種事物在不同堦段和情境下的變化與對比。整躰立意獨特,以小見大,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釋文珦

釋文珦

釋文珦,字叔向,自號潛山老叟,於潛(今浙江臨安西南)人。早歲出家,遍遊東南各地,遊蹤略見集中《閒中多暇追敘舊遊成一百十韻》詩,有“題詠詩三百,經行路四千”之句,後以事下獄,久之得免,遂遁跡不出。終年八十餘。詩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潛山集》十二卷。事見集中有關詩篇。 ► 10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