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枯樹詩

· 劉臻
奇樹臨芳渚,半死若龍門。 疾風摧勁葉,沙岸毀盤根。 將軍猶未坐,匠石不曾論。 無復凌雲勢,空餘激浪痕。 可嗟摧折盡,詎得上河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芳渚(fāng zhǔ):芳草叢生的水邊。
  • 半死:形容樹的狀態,半枯半活。
  • 龍門:古代傳說中鯉魚躍龍門即可成龍,這裏比喻樹的雄偉。
  • 疾風:猛烈的風。
  • 勁葉:堅韌的葉子。
  • 盤根:樹根盤曲。
  • 將軍:比喻樹的威武。
  • 匠石:匠人和石頭,比喻沒有被重視或利用。
  • 凌雲勢:高聳入雲的氣勢。
  • 激浪痕:波浪衝擊留下的痕跡,比喻樹的痕跡。
  • 可嗟(kě jiē):可嘆。
  • 摧折:折斷,摧毀。
  • 詎得(jù dé):豈能。
  • 河源:河流的源頭,比喻高遠的地方。

翻譯

一棵奇特的樹矗立在芳草叢生的水邊,它半枯半活,彷彿是龍門之上的巨樹。 猛烈的風摧殘着它堅韌的葉子,沙岸的侵蝕毀壞了它盤曲的根。 它像一位將軍還未坐穩,又像匠人未曾討論過的石頭,未被重視。 它不再有高聳入雲的氣勢,只剩下波浪衝擊留下的痕跡。 可嘆它被摧毀折斷,豈能再達到那高遠的河源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河邊一棵枯樹的景象,寓意深刻。詩中,「奇樹」雖曾雄偉,但遭受風摧沙毀,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詩人借樹喻人,表達了對於英雄末路、才華未被賞識的哀嘆。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象與人生哲理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於生命無常和命運多舛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抒懷之作。

劉臻

隋沛國相人,字宣摯。仕於北周,爲露門學士。入隋,從高熲伐陳,典文翰。太子楊勇引爲學士,甚親狎。臻無吏才,耽於經史,終日深思。精兩《漢書》,時人稱爲“漢聖”。有集。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