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泉

春虛寒雨石門泉,遠似虹蜺近若煙。 獨洗蒼苔注云壑,懸飛白鶴繞青田。
拼音

賞析

石門在浙江省青田縣,甌江南岸,以瀑布著稱。湯顯祖因上書抨擊時政而遭到貶謫,朝中也有不少正直之士爲他鳴不平,因此,兩年後,他又重新被啓用,調任遂昌知縣。遂昌縣距溫州不遠,青田則恰好在遂昌與溫州兩地之間。萬曆二十五年秋,湯顯祖遊覽溫州時,順路觀賞了石門的瀑布,深深地爲它的氣勢所吸引,於是,欣然命筆,留下了這首寫景的佳作。 全詩從四個不同的角度對瀑布展開描寫。首句“春虛寒雨石門泉”是寫遊人的肌膚感受。一近石門瀑布,便覺得氣溫驟降,細細的水珠撲面而來,彷彿置身於早春的濛濛煙雨之中,稍帶幾分寒意。寫瀑布而從肌膚感受落筆,這一構思不能不說是十分別致的,飛瀉的水流竟然能在它的周圍形成一個“春虛寒雨”的小氣候,那麼,水勢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儘管這一句尚未直接觸及瀑布本身,卻已經是氣勢逼人,爲進一步的展開作了鋪墊。 第二句“遠似虹蜺近若煙”是寫視覺形象,取一遠一近兩個視角。從遠處看,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紛呈,恰似雨後的彩虹;到了近處,卻又是水氣升騰,撲朔迷離,宛如一片雲煙。 第三、第四兩句仍然寫視覺形象,但觀賞的角度變了。第三句“獨洗蒼苔注云壑”,取俯瞰勢,瀑布飛流直下,沖刷着岩石上青綠色的苔蘚,然後,直向無底的深谷傾瀉而去。這一句寫得極有氣勢,“雲壑”形容山谷之深,“注”形容水勢之大,“獨洗蒼苔”則令人有寂寞千古之感,瀑布一瀉千里,旁無依託,年復一年地獨自衝擊着大自然的千年污垢。這樣的寫景,也隱隱流露出了作者內心的孤傲和寂寞。 第四句“懸飛白鶴繞青田”是擡頭仰視。瀑布的源頭橫懸天外,背襯蔚藍色的天幕,在日光下閃閃發亮,宛如一匹姿態優雅的白鶴在青田縣上空懸浮盤旋。作者不說在石門上空,而說在青田上空,是極言瀑布的源頭之高,在整個縣境境內都可以看見它那閃亮的軀體。 全詩總共不過四句,作者卻先後變換了五個不同的視角,從肌膚感受到視覺形象,從遠處到近處,從俯瞰到仰視,而且,幾乎每變換一次視角,都要換一個比喻,新意迭出,姿態萬千。這種寫法,在絕句中實在是不多見的。因爲絕句不同於散文,散文篇幅較長,不難從各個角度進行鋪排渲染;絕句則短小精悍,要在短短的四句詩中不斷變換視角,並保持詩意流暢一氣呵成,其難度可想而知。 從內容上看,這首詩的基調恬淡平靜,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後期思想上的一個重大轉折。如果說在五年以前剛受到貶謫時,作者仍感到憤憤不平,希望有朝一日復出,爲國家建功立業;那麼,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作者的心情已完全平靜下來了。多年的磨難,使得他對明王朝徹底絕望了。全詩以仰視白鶴結尾,是很值得深味的,在古代,白鶴是隱逸者的象徵,也許,作者在創作這首詩篇時,他的意識深處已經萌生了歸隱的念頭了吧。
湯顯祖

湯顯祖

明撫州府臨川人,初字義少,改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繭翁。早有文名,不應首輔張居正延攬,而四次落第。萬曆十一年進士。官南京太常博士,遷禮部主事。以疏劾大學士申時行,謫徐聞典史。後遷遂昌知縣,不附權貴,被削職。歸居玉茗堂,專心戲曲,卓然爲大家。與早期東林黨領袖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學、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釵記》(《紫簫記》改本)、《還魂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另有詩文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 ► 1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