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八日立秋

· 方回
平生爲客太匆匆,已上西江又復東。 只信一朝飛舴艋,何知五度落梧桐。 絕憐牛女常遭謗,粗足蓴鱸不嘆窮。 世外世間異天壤,政須深谷臥秋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舴艋(zé měng):小船。
  • 梧桐:指秋天的象徵,梧桐葉落表示秋天到來。
  • 牛女:指牛郎織女,常被用來比喻長期分離的戀人或夫妻。
  • 蓴鱸:蓴菜和鱸魚,常用來比喻簡樸的生活。
  • 天壤:天地,比喻極大的差別。

翻譯

一生中總是匆匆忙忙地爲客,從西江漂泊到東邊。 只相信有一天能乘小船飛馳,哪知道已經五次看到梧桐葉落。 特別憐憫牛郎織女常被誤解,勉強維持着簡樸的生活,不再嘆息貧窮。 世界之外與世界之內有着天壤之別,政治上需要像深谷中臥着的秋風一樣深思熟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舴艋」與「梧桐」分別象徵着詩人對自由與歸宿的渴望,以及對時光流逝的無奈。通過「牛女」與「蓴鱸」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世俗誤解的無奈和對簡樸生活的滿足。最後,詩人以「深谷臥秋風」的形象,暗示了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對政治的冷靜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感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