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幽隱圖

我家清江縣城北,竹樑花埭環深宅。 鄰屋分燈夜讀書,仙山借鹿春耕石。 蹤跡年來逐轉蓬,萬事驚心舊業空。 無錢買山惟愛畫,坐對新圖如夢中。 柴門茂樹森相向,野水山橋接空曠。 雨足沙田野犢閒,風回茅屋晨雞唱。 隔林炊黍起新煙,接竹穿籬引澗泉。 傍堤榆柳皆新種,近舍柘枝不記年。 山深住久疏城府,人情頗訝今非古。 酒熟頻開白社尊,家貧時賣□公屨。 邇者中原相犄角,錦袍白馬相馳逐。 得失俱隨去水流,至今猶記王官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ài):堤壩。
  • 仙山:神話中的仙境。
  • 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新圖:新的畫作。
  • 野犢:野生的牛犢。
  • 白社:指隱居的地方。
  • □公屨:此處可能指某種鞋子,具體不詳。
  • 犄角:對峙,對抗。
  • 王官谷: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翻譯

我家住在清江縣城的北邊,竹製的橋樑和花叢環繞着深宅。夜晚鄰居們分燈讀書,春天則在仙山借鹿耕作於石上。這些年來,我的行蹤如同隨風飄轉的蓬草,一切事物都讓我感到驚心,舊時的家業已空。沒有錢買山,只能愛看畫,坐在那裏對着新畫作就像在夢中一樣。柴門旁茂密的樹木森然相對,野水和山橋連接着空曠之地。雨後沙田裏野生的牛犢悠閒,風回茅屋時晨雞開始鳴叫。樹林間炊煙裊裊升起,竹子和籬笆間引着澗泉。堤旁新種的榆樹和柳樹,近處舍旁的柘枝已不知年月。住在深山久了,對城市的繁華已感疏遠,人們驚訝於今不如古。酒熟時常開啓白社的尊酒,家貧時常賣掉□公屨。近來中原地區相互對峙,錦袍白馬在戰場上馳騁。得失都隨流水而去,至今仍記得王官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通過對比深宅的寧靜與城市的喧囂,詩人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嚮往和對物質世界的超脫。詩中「轉蓬」、「舊業空」等詞語,反映了詩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和對過去輝煌的懷念。結尾處的「得失俱隨去水流」則體現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以及對歷史遺蹟的記憶,增添了詩作的哲理意味。

劉永之

元臨江清江人,字仲修,號山陰道士。少隨父宦遊,治《春秋》學,工詩文,善書法。日與楊伯謙、彭聲之輩講論風雅,當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聽辭歸。有《山陰集》。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