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匡山石室
精廬極蕭爽,乃在匡山涯。
鮮飆泛林木,旭日生巖扉。
樵梧隔煙小,鐘聲出林遲。
階前百尺樹,倒掛枯藤枝。
中有避喧者,禪誦清四時。
挽蘿結幽佩,紉葉爲秋衣。
靜談遠公傳,東林跡已微。
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精廬:精美的房屋,這裏指石室。
- 鮮飆:清新的風。
- 旭日:初升的太陽。
- 巖扉:山岩的門,指石室的入口。
- 樵梧:砍柴的斧頭。
- 蘿:蔓生植物。
- 幽佩:隱祕的佩飾,這裏指用蔓生植物編織的裝飾。
- 紉葉:縫合葉子。
- 遠公傳:指東晉高僧慧遠的事蹟。
- 東林:指東林寺,慧遠曾在此講學。
- 玄理:深奧的道理。
- 坐忘:道家修煉的一種境界,指忘卻自我,與自然合一。
翻譯
精美的石室極爲幽靜,位於匡山的邊緣。清新的風吹過林木,初升的太陽照亮了山岩的門戶。砍柴的斧頭隔着煙霧顯得微小,鐘聲從林中緩緩傳出。石室前的百尺大樹,倒掛着枯藤的枝條。石室中住着一位避世喧鬧的人,他四季都在禪修誦經。他用蔓生植物編織成幽靜的佩飾,用葉子縫製成秋天的衣服。他靜靜地談論着慧遠的事蹟,東林寺的痕跡已經微弱。他與深奧的道理相契合,使我坐在這裏忘卻了歸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居山林的清幽畫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刻畫,展現了隱士超脫塵世的生活態度。詩中「精廬極蕭爽」一句,即已點出石室的幽靜與精美,而「鮮飆泛林木,旭日生巖扉」則進一步以清新的風和初升的太陽來烘托出山林的寧靜與生機。後文通過對隱士生活細節的描寫,如「樵梧隔煙小,鐘聲出林遲」和「階前百尺樹,倒掛枯藤枝」,加深了隱士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境。結尾的「怡然契玄理,令我坐忘歸」則表達了作者對隱士生活哲理的認同與嚮往,體現了道家「坐忘」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