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水蓼(shuǐ liǎo):一種水生植物,花小而紅。
- 稻穗黃:稻穀成熟時的顏色。
- 蘭棹(lán zhào):用蘭木製成的船槳,這裏指船。
- 汎回塘(fàn huí táng):在池塘中迴旋航行。
- 荇藻(xìng zǎo):水生植物,這裏指水草。
- 旆(pèi):古代旗的一種,這裏指旗幟。
- 鳧鷖(fú yī):野鴨和鷗鳥,這裏泛指水鳥。
- 著行(zhuó háng):排列成行。
- 兵符: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 金印:指官印,金質的印章。
- 綵爲囊(cǎi wéi náng):用五彩絲線編織的袋子。
- 勳庸:功勳和才能。
- 燕臺:古代燕國的臺,這裏指北方邊疆。
翻譯
水蓼花開得紅豔,稻穗金黃,使君乘着蘭木船在迴旋的池塘中游玩。 船隻倚風而行,水草率先開路,迎接着旗幟,水鳥們排列成行。 手中持有調兵的兵符,神機妙算,腰間掛着金印,裝在五彩絲線編織的袋子裏。 這位年輕的太守功勳卓著,應該會嘲笑北方邊疆的燕臺,那裏的人們兩鬢已斑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曹使君在姑蘇城南湖遊玩的場景,通過「水蓼花紅稻穗黃」等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現了秋天的豐收與美麗。詩中「蘭棹汎回塘」、「迎旆鳧鷖盡著行」等句,生動地表現了使君的遊船在水中的優雅與水鳥的和諧。後兩句則通過「兵符」、「金印」等象徵,突出了使君的權威與年輕有爲,同時以「燕臺兩鬢霜」作對比,更顯出使君的青春與活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讚美了自然景色,也頌揚了使君的英明與風采。

羅隱
羅隱,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爲《讒書》,益爲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啓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