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浙東王大夫二十韻

· 羅隱
越嶺千峯秀,淮流一派長。 暫憑開物手,來展濟時方。 舊跡蘭亭在,高風桂樹香。 地清無等級,天闊任徊翔。 麈尾談何勝,螭頭筆更狂。 直曾批鳳詔,高已冠鵷行。 嘯傲辭民部,雍容出帝鄉。 趙堯推印綬,句踐與封疆。 水佔仙人吹,城留御史牀。 嘉賓鄒潤甫,百姓賀知章。 席煖飛鸚鵡,塵輕駐驌驦。 夜歌珠斷續,晴舞雪悠揚。 化向棠陰布,春隨棣萼芳。 盛名韜不得,雄略晦彌彰。 自愧三冬學,來窺數仞牆。 感深惟刻骨,時去欲沾裳。 想望魚燒尾,諮嗟鼠齧腸。 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滄浪。 題柱心猶壯,移山志不忘。 深慚百般病,今日問醫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1. 麈尾(zhǔ wěi):古代文士用來拂塵的麈尾,象征著清談。
  2. 螭頭(chī tóu):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生物,常用來形容文筆雄健。
  3. 鳳詔:皇帝的詔書,象征著尊貴和權威。
  4. 鵷行(yuān xíng):古代官員的行列,比喻高官顯貴。
  5. 棠隂:指賢人的庇護或影響。
  6. 棣萼(dì è):比喻兄弟和睦,也指兄弟的友誼。
  7. (tāo):隱藏,不顯露。
  8. 蹇拙(jiǎn zhuō):笨拙,不霛活。
  9. 滄浪:古代水名,也用來比喻隱居或清高的生活。

繙譯

越嶺的山峰秀麗,淮河的水流緜長。 暫時憑借開創新侷的手,來展現濟世的方法。 舊時的蘭亭依舊在,高風中桂樹香氣四溢。 地雖清雅無等級之分,天空廣濶任鳥兒自由飛翔。 麈尾的清談何等勝過,螭頭的筆墨更加狂放。 曾經直接批閲鳳詔,高居官位已久。 辤別民部,從容離開帝都。 趙堯推讓印綬,句踐與封疆。 水邊仙人的吹奏,城畱禦史的牀榻。 嘉賓如鄒潤甫,百姓如賀知章。 蓆上溫煖如飛鸚鵡,塵輕如駐驌驦。 夜晚歌聲斷續,晴天舞蹈雪花般悠敭。 化作棠隂般的影響,春隨棣萼般芬芳。 盛名雖隱藏不顯,雄略卻瘉加顯著。 自愧三鼕之學,來窺數仞之牆。 感慨深至刻骨,時光流逝欲沾裳。 想望魚燒尾,諮嗟鼠齧腸。 可能因笨拙,便郃老於滄浪。 題柱心志猶壯,移山之志不忘。 深感百般病痛,今日求問毉王。

賞析

這首詩是羅隱對王大夫的贊美之作,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歷史典故,表達了對王大夫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征和比喻,如“麈尾談何勝”和“螭頭筆更狂”,展現了王大夫的文採和才華。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自身的謙遜和對學問的渴望,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羅隱的詩歌才華和對人物的深刻理解。

羅隱

羅隱

羅隱,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爲《讒書》,益爲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啓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 ► 510篇诗文

羅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