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燦

當初學道,迤入玄門,逍遙物外優遊。佔住庵兒,日夜不免尋求。殷勤來來往往,惹塵勞、怎悟真修。這蹤跡,看何時功滿,得赴瀛洲。 瞥地廓然猛省,勘元初一點,有甚閒愁。落魄婪耽雲水,恣訪仙儔。有似開籠俊鷂,又還如解鎖猿猴。我去也,把般般打破便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迤入:慢慢地進入。
  • 玄門:指道教。
  • 庵兒:小廟,指道觀。
  • 塵勞:世俗的煩惱和勞累。
  • 真修:真正的修行。
  • 瀛洲:傳說中的仙境。
  • 瞥地:突然。
  • 廓然:豁然開朗的樣子。
  • 勘元初:探究最初的本源。
  • 落魄:放浪不羈。
  • 婪耽:沉迷。
  • 仙儔:仙人的伴侶。
  • 俊鷂:俊美的獵鷹。
  • 解鎖猿猴:比喻解脫束縛。
  • 般般:種種。

翻譯

當初我開始學習道法,慢慢地進入了道教的門徑,享受着超脫世俗的自由。我佔據了一個小廟,日夜不斷地尋求真理。我殷勤地來來往往,卻只是增加了世俗的煩惱,怎麼能夠領悟真正的修行呢?這樣的生活,不知道何時才能功德圓滿,得以前往仙境瀛洲。

突然間,我豁然開朗,明白了最初的本源,還有什麼好憂愁的呢?我放浪不羈,沉迷於雲遊山水,盡情地尋訪仙人的伴侶。這就像打開了籠子的俊美獵鷹,又像是解開了鎖鏈的猿猴。我決定離開,將所有的束縛一一打破,從此不再受限。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譚處端對道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詩中,作者通過對比世俗的煩惱和真正的修行,表達了對超脫塵世的嚮往和對自由的渴望。通過「瞥地廓然猛省」,作者突然領悟到修行的真諦,決定放下一切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和解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道教哲學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