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隨分好事梵王宮月輪高,枯木堂香菸罩。法聰來報,好事通宵。
似神仙離碧霄,可意種來清醮,猛見了傾國傾城貌。
將一個發慈悲臉兒朦着,葫蘆啼到曉。酩子裏家去,只落得兩下里獲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隨分:隨便,隨意。
- 好事:指美好的事情或喜慶之事。
- 梵王宮:指佛教寺廟。
- 月輪:指月亮。
- 枯木堂:寺廟中的一個場所,可能指禪堂。
- 香菸罩:香菸繚繞,形容寺廟的寧靜和神聖。
- 法聰:人名,可能是寺廟中的僧人。
- 來報:前來報告。
- 通宵:整夜。
- 似神仙離碧霄:形容人或事物超凡脫俗,如同神仙離開天空。
- 可意種:令人滿意的人或事物。
- 來清醮:參加清淨的祭祀儀式。
- 猛見了:突然見到。
- 傾國傾城貌:形容女子極其美麗。
- 發慈悲臉兒朦着:臉上帶着慈悲的表情,朦朧不清。
- 葫蘆啼到曉:形容聲音或哭泣持續到天亮。
- 酩子裏家去:糊里糊塗地回家。
- 只落得兩下里獲鐸:最終只得到雙方的不滿或困惑。
翻譯
隨意地參與寺廟中的好事,月亮高掛在梵王宮之上,枯木堂中香菸繚繞。法聰前來報告,有好事將通宵達旦。彷彿神仙從碧空降臨,令人滿意的人兒來參加清淨的祭祀。突然間,我見到了一個擁有傾國傾城之貌的女子。她臉上帶着慈悲的表情,朦朧不清。聲音或哭泣一直持續到天亮。糊里糊塗地回家,最終只得到雙方的不滿或困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寺廟中的一個夜晚,通過細膩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超凡脫俗的氛圍和人物的內心世界。月輪、香菸、神仙等元素共同營造了一個神祕而寧靜的場景,而傾國傾城貌的女子則成爲這個場景中的亮點。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含蓄而深刻,通過「葫蘆啼到曉」和「兩下里獲鐸」等細節,傳達了人物內心的複雜情感和困惑。整體而言,這首作品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元代散曲的魅力。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