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玉花漸吐,被清風。催結金蓮光聚。歷劫昏迷齊照破,直透無爲門戶。七返回光,三空覺照,間隔金花處。殷勤鍛鍊,自然嬰奼常住。 些子端的幽奇,自從下手,永永基堅固。蓮結瓊芳靈蕙長,深感慈悲頻顧。鼎內雲收,爐中丹結,九轉終重遇。參師雲步,會遊蓬島仙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酹江月:一種詞牌名,又稱爲「念奴嬌」。
  • 譚處端:金代詩人。
  • 玉花:比喻修煉中的精神或靈性狀態。
  • 金蓮:道教中指修煉到一定境界後體內產生的光華。
  • 歷劫:經歷重重困難和考驗。
  • 七返回光:指修煉中的七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光明的迴歸。
  • 三空:佛教術語,指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 金花:道教中指修煉中的高級境界。
  • 嬰奼:道教中指修煉成仙的嬰兒和少女,象徵純潔和長生。
  • 端的:確實,真的。
  • 九轉:道教中指煉丹的九個階段。
  • 參師:向高人學習。
  • 蓬島:傳說中的仙境。

翻譯

玉花逐漸綻放,被清風吹拂,催促着金蓮的光芒聚集。經歷了無數的黑暗和迷茫,終於照亮了道路,直達無爲的境界。七次迴歸光明,三次覺悟空無,間隔在金花之處。勤奮地修煉,自然而然地,嬰奼(純潔的仙子)常駐於此。

這其中的奧祕確實神奇,自從開始修煉,就永遠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蓮花結出瓊芳,靈蕙(一種香草)生長,深深感受到慈悲的頻繁關懷。鼎內的雲彩已經收起,爐中的丹藥已經凝結,九轉煉丹終於重逢。向高人學習,步履雲端,將會遊歷蓬島的仙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修煉成仙的過程,通過豐富的道教和佛教術語,展現了修煉者從迷茫到覺悟,再到達到高級境界的歷程。詩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徵和比喻,如「玉花」、「金蓮」、「嬰奼」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祕感和美感。整體上,詩歌表達了對修煉道路的堅定信念和對仙境的嚮往。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

譚處端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