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三首

挫銳摧彊作善良,頓然心法兩俱忘。 鼎中頻起金剛焰,爐內常燃般若香。 玉蕊乍芳惟獨採,蟠桃初熟與先嚐。 莫言迢遞華胥國,了了空虛路不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挫銳摧彊(cuò ruì cuī qiáng):削弱銳氣,摧毀強硬。
  • 心法:指修煉心靈的方法或法則。
  • 金剛焰:比喻堅定的意志或精神力量。
  • 般若(bō rě):智慧的意思,常用於佛教語境中。
  • 玉蕊:指珍貴的花蕊。
  • 蟠桃:神話中的仙果,象徵長壽。
  • 華胥國:古代傳說中的理想國,比喻遙遠的理想境界。
  • 了了:清楚明白。

翻譯

削弱銳氣,摧毀強硬,變得善良,突然間心靈脩煉的方法和法則都忘記了。 在鼎中不斷升起堅定的意志之火,爐內常燃智慧之香。 珍貴的花蕊剛開放時只獨自採摘,仙果蟠桃剛成熟時先品嚐。 不要說遙遠的理想國華胥國,清楚明白空虛之路不會長久。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譚處端對於修煉心靈和追求智慧的深刻理解。通過「挫銳摧彊」和「心法兩俱忘」,詩人描繪了一種超越世俗、達到心靈自由的境界。詩中的「金剛焰」和「般若香」象徵着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深邃的智慧。後兩句則通過「玉蕊」和「蟠桃」的比喻,強調了珍惜當下、先知先覺的生活態度。最後,詩人以「華胥國」和「了了空虛路不長」作結,提醒人們理想雖遠,但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清晰且短暫的,鼓勵人們珍惜時間,追求真正的智慧和自由。

譚處端

元道士。東牟人,字通正,初名玉,號長真子。博學,工草隸書。師王重陽,傳襲其道,往來於洛川之上。有《水雲前後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