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得畫舫將以爲庵因作舟居詩

五湖不是學玄真,且喜素衣不上塵。 家移碧纈綾中任,身是屏風畫里人。 閒追船子諮行腳,老倩中峯作近鄰。 一衲矇頭萬事已,無懷民與葛天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邊的湖泊,這裏泛指江湖。
  • 玄真:指道士,這裏可能指隱士。
  • 素衣:白色的衣服,比喻清白無瑕。
  • 碧纈綾:一種華麗的織物,這裏比喻船艙裝飾精美。
  • 行腳:指僧人四處遊方,這裏指四處遊歷。
  • 中峯:指山峯,這裏可能指附近的山峯或隱居的地方。
  • 無懷民:指沒有世俗的牽掛和煩惱的人。
  • 葛天民: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這裏指理想中的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

翻譯

我並非效仿那位隱士玄真,只是慶幸我的素衣不沾塵埃。 我的家安置在這華美的船艙中,我自身彷彿成了屏風上的畫中人。 閒暇時追隨着船子四處遊歷,年老時希望與中峯爲鄰。 一襲衲衣矇頭,萬事皆已放下,我成了無懷民與葛天民那樣無憂無慮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袁宏道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滿足。詩中,「五湖不是學玄真」一句,表明詩人並非刻意模仿隱士,而是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素衣不上塵」則形象地描繪了隱居生活的清靜無擾。後文通過「碧纈綾」、「屏風畫里人」等意象,進一步以華美的語言描繪了隱居環境的優雅與詩人的超然心境。結尾的「無懷民與葛天民」更是將詩人的理想生活狀態推向了極致,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俗的超脫和對自然、簡樸生活的深切向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