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黃無淨邀同項玄池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
京師百戲都,所少唯舟筏。
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發。
凡目未經先,雖少亦奇絕。
何況集棠舟,遊遨似吳越。
茭蒲得水長,鳧鴛避沙熱。
朱碧好亭子,稀疏出抹樾。
雙航無定質,隨波作周拆。
遇樹即停帆,因風或回楫。
閘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
駿馬下危坡,疾雷震空碣。
西門亦有水,寬丈深寸尺。
計較今昔遊,居然分勝劣。
長跪謝主人,舉酒旌勞伐。
朝日照來騎,?途見微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漕渠(cáo qú):運河,這裏指北京城內的水道。
- 凡目:普通人的眼睛,這裏指平常的視野。
- 集棠舟:聚集在棠樹下的船隻,這裏指遊船。
- 茭蒲(jiāo pú):一種水生植物。
- 鳧鴛(fú yuān):野鴨和鴛鴦。
- 抹樾(mǒ yuè):樹蔭。
- 周拆:曲折變化。
- 回楫:迴轉船槳,指改變航向。
- 閘水:水閘中的水。
- 斛(hú):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斛。
- ?途(yǎn tú):崎嶇不平的路途。
翻譯
北京城內有各種娛樂,唯獨缺少船隻和筏子。御水流入運河,水流細如髮絲。即使是平常的視野,也顯得非常奇妙。何況是在棠樹下聚集的遊船,遊玩的景象如同吳越之地。茭蒲隨着水漲而長高,野鴨和鴛鴦避開沙灘上的熱沙。紅色的亭子在稀疏的樹蔭中顯得格外好看。兩艘船沒有固定的形狀,隨着波浪曲折前行。遇到樹就停下帆,因爲風向改變而回轉船槳。水閘中的水高達十仞,像百斛珍珠屑一樣。駿馬下坡,疾雷震動空中的碣石。西門也有水,寬度只有一丈,深度只有一尺。比較今昔的遊玩,竟然分出了勝負。長跪感謝主人,舉酒表達勞苦功高。朝日照耀下的騎手,在崎嶇不平的路途上看到微弱的月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北京城內的一次水上游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寫,展現了水上游樂的樂趣和京城特有的風光。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如「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發」形容水流的細小,「閘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則誇張地描繪了水閘的壯觀。通過對不同水域的比較,詩人表達了對這次遊玩的特別感受和讚賞。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受。